楚史乱国志

楚史乱国志

第五百八十六章 考验毒士,贾诩之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出于在后世形成的价值观念,项明对贾诩的行事作风并不算认同,却也绝对达不到反感的程度。

生在这个璀璨而又苍凉的乱世,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那种轰轰烈烈金戈铁马的生活,相反地,惶恐与痛楚才是大多百姓的真实写照。

自然,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孕育出什么样的人都并不奇怪,但贾诩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他不迂腐,更不愚忠,遇到难事总想着使用最快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哪怕这种方法并不那么光明正大。

为了安身,可以另投他处,为了立命,也会委曲求全,若按儒家说法,他是小人,但却毫无疑问是最具智慧的小人。

在真正历史中,百年纷争孕育英杰无数,但能够成为赢家的,除了盗取江山的司马家族,或许也就只有贾诩配得上这样的说法。

说到底,他的毒也不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若非名声太差,或许他可以被后世传为这个时代的第一智者也未尝可知。

对于项明来说,贾诩的作用并不逊色刘基多少,甚至在某些刘基无法顾全的事情上,使用贾诩更为恰当。

所以,他欣然接受了贾诩的投诚,不过,为了检验对方的能力,他也在行军途中为对方设置了一道考验。

从贾诩的角度来看,倘若自己一上来便以礼相待,反倒会使对方怀疑自己的用心。

贾诩或许在董卓麾下的地位不低,却终究还是幕僚一类的角色,不为外人所知,自己太过热情,可能对于贾诩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倒不如以请教的名义考验对方,视能力强弱任命,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于这个考验,也绝非易事,即便是贾诩这般老谋深算之人,这几天也是费尽了心思。

项明向他请教的事情,是如何引起徐州牧陶谦与自己的冲突。

贾诩何许人也,自然明白项明求教话语中的考校之意,但当他细细思考这个问题之时,却愈发觉得项明之问深不可测。

宛若在一潭深水垂钓,自己可以轻易钓到水面之上的鱼虾,而水面之下,却有大鱼,大鱼之下,甚至还有蛟龙。

这让他有些无所适从,这几日甚至茶饭不思,揣度项明此举的用意,凭借远超常人的智慧,还真让他窥到了被项明藏于深水之下的一二谋划。

原本他只以为,项明一直以来的行为只不过是暗藏野心,充其量是等待时机风云突起,然而,当他真正投身项明麾下,了解到了一些以往无从得知的事情之后,城府如他,都不得不赞叹项明布局之大。

从对方起兵吴郡开始,到现在的羽翼丰满,一步一步走得无比踏实,甚至有些踏实到过头。

倘若天下形势是一盘棋局,一般人按部就班,智者会提前几步谋划,而项明,往往却能提前十步布局,即便局势瞬息万变,对方也都似乎有所准备。

就仿佛……项明能够窥见未来一样!

由于时代的限制,贾诩不可能猜到项明是从未来而来,正因为如此,才让他感觉到了这位吴侯的深不可测。

项明的野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自打黄巾之乱以来,他就开始在为争霸天下布局!

倘若不出自己所料,项明恐怕已经在扬州经营数年,凭借对方展露出来的能力,扬州甚至已经具备了横推天下的能力。

那么,对方向自己求教的问题也就说明了一件事情——徐州便是对方争霸天下的第一个目标。

作为谋者,贾诩虽然不能断定天下诸侯具体的实力,却也对当今局势有着一个初步的判断,在他原本的推测之中,项明剑指天下的第一个目标必定是同在大江以南的扬州与交州。

贾诩在准备投身项明麾下之前,也曾经思考过项明争霸天下的问题,虽说必定不能像《隆中对》那般面面俱到,却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他原本的打算,是劝说项明先定交州,而后倾两州之力拿下荆南四郡,守大江以望中原,这几乎是每个智者对江东出路的共识。

未来鲁肃向孙权献上的计划,也大致如此。对未来的孙吴来说,稳步发展积蓄力量总归没错,但对于项明而言,这么做绝对称不上是最佳选择。

当项明表露出先定徐州的意图之后,贾诩才发现,自己那先攻交州后分荆州的计划着实有些平庸。

坐长江天险,固然易守难攻,但反而言之,想要攻入中原的难度也无疑更大,因此,提前布局徐州不失为一步妙棋。

交州荒蛮,荆州刘表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皆非当务之急,而夺取徐州,却无疑是进军中原的强大支撑。

贾诩自忖,凭借自己苦思冥想,也绝对想不出这样的战略。于细微处见始末,无论攻取徐州的战略是不是这位吴侯提出,也能够说明自己对于对方而言并不是不可或缺。

因此,自己的答案便非常重要,甚至于,此策可以直接决定自己未来在项明麾下的地位。

所以,他用尽自己的能力进行谋划推演,终于在今日为项明献上了一策。

项明得知贾诩的计划之后,也不禁感叹对方的老谋深算,当即给予了贾诩充分的信任,将一支精骑交给对方着手进行布置。999中文更新最快 手机端:https:/wap./

在他看来,此策若成,出兵徐州便有了足够的理由。

夺取徐州,是去岁刘基投效之时便定下的战略目标,这一年以来,除了备战董卓之外,对徐州的战争事实上准备得更加充分。

返回扬州之后,只需要修整月余,待得这两万精锐尽数恢复,便可以对徐州发起战争。

但自古战争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平白无故地发动战争是对名声的巨大损害,项明欲以王道争霸天下,便不能够做这些有悖名望的事情。

本来他与刘基的计划是等到讨董结束,返回扬州之后再寻找机会出兵,但贾诩的半路投效让他看到了主动出击的可能,这才顺水推舟将此事定为了一次考验。

阅读楚史乱国志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