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史乱国志

楚史乱国志

第五百八十四章 魏武之志,太公投效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曹操最初的志向,本是成为卫霍伏波那般的名将,统领大汉军队征战沙场,成就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那般的丰功伟业。

甚至更进一步,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原的蛮夷之祸,消灭诸如匈奴鲜卑之流,让边荒百姓免受侵扰之苦。

令大汉重现甚至超越武帝时期的辉煌,是曹操自幼便拥有的抱负,只是,现实发生的一切是冰冷而残酷的,将他幼时的梦一点点撕碎。

当他踏入官场时,原以为各司其职便是为官的根本,然而按律法行事却得罪了蹇硕,在党锢之祸的中饱受牵连,若非祖父曹腾曾对张让有过些许提携之恩,险些在那场动乱之中丧命。

这让他多少了解到了大汉当下的现状,虽表面上保持着一个王朝应有的威严,但引领大汉前行的朝廷却是腐朽不堪。

那是他对大汉第一次产生失望的情绪,心中那道耀眼的光芒,似乎也蒙上了些许阴霾。

后来黄巾乱起,虽然在内心不愿接受,但曹操确实或多或少产生过大汉可能会就此崩溃的预感。

这让他无比惶恐,于是奋不顾身响应天子号召,竭尽全力协助大汉镇压住了黄巾军,可原以为会再起中兴的大汉又接连受挫,每每在心中升起的希望,却又因世事无常而烟消云散。

直至二帝争辉,刘辩愤而离去之后,虽仍有无尽不甘,但终于接受了梦想破灭的现实。

武帝的丰功伟业,不仅仅是因为卫霍之勇,更重要的是大汉国力之强,文景之治直接为武帝积累下足矣支撑大型战争的庞大国力,正是有了这样的国力支持,加之武帝大权独揽,大汉才得以一扫颓势,北驱匈奴。

当下,大汉表面上的国力虽称不上羸弱,但接连的动荡已经几乎耗尽了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全部底蕴,想要发动对北方异族的战争绝对是痴心妄想。

另外,皇权受到了王莽之后最大的一次冲击,在两年之内接连更换天子,乃至二日争辉,使得朝廷颜面尽失,更不要说,各路诸侯割据一方权重兵强,令朝堂对地方的掌控近乎于无。

无论是从史书之上,还是从常理上分析,这样的大汉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不管曹操自己是否情愿,历史的车轮都不会停止转动的趋势。

昔年大周分封诸侯,数百年后礼乐崩坏,以至战国乱相,如今的天下大势,与当年何其类似。

曹操有心重现大汉荣光,但时也命也,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幼年志向,现在经过太公的点醒,亦应当重新建立此生之志。

沉思良久之后,他这才缓缓开口,虽无叹息,但声音之中充满了无奈:

“某毕生之志,便是扫清鲜卑匈奴等族,还百姓以安平。然中原乱起,安内方可御外。若事可为之,则行光武旧事,挽大汉危亡;若事不可为,则……另辟乾坤!”

最后四字,曹操说得无比沉重,他绝非顽固愚忠之辈,但也不是轻言放弃之人。原本历史中有实无名都没有迈过的心中底线,终究还是被时局所迫踏了过去。

若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此刻的曹操在能力上或许不及那个一统北方的大汉曹丞相,但在某些方面,他已经突破了复兴大汉这一志向的桎梏。

他心中仍旧保有对强汉的憧憬,但却不再对此有半分期待,是时运,亦是此生命数。

太公微微颔首,在他的时代,对中原威胁最大东夷几乎被帝辛征伐殆尽,大周建立之后他的封地又是在天下腹地的齐,一生之中从未与异族交战,也从未见过异族侵入中原的景象。

因此,太公有些无法理解曹操那极为强烈的民族情绪从何而来,但很显然,对方的答案令他很是满意。虽然在他看来,曹操的回答略显寡断,但有时这种寡断非是缺点。

在对方眼神之中,他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影子:文王与武王。

昔年文王寻访请自己出山,每与自己提及帝辛,言语之中丝毫没有囚身杀子的怨恨,有的只是对其骄奢淫逸的叹惋。

虽有帝辛不仁,但文王仍旧不愿颠覆大商,振兴西岐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庇护原本归属于大商的百姓而已。

太公没有妄自揣测文王的想法,但他可以看到对方在谈到大商时神态中流露的惋惜。

若非迫不得已,他也不会逾制称王,即便这样,正是因为对大商的某些情感,使得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动过起兵讨商的念头,宁愿另辟一国,也不想兵戎相对。

眼前曹操对大汉的眷念,与当初的文王何其相似,甚至,当千年后的今日,家国观念远胜往昔,只会比文王更甚。

但对方却不仅仅有文王的仁慈,更有武王的气度与野心,武王吊民伐罪,一为天下百姓,二则同样也是为了自己。

事不可为则不为,为臣挽救不了天下百姓,那便为君为王,这样的曹操,才开始拥有了一些君王之像。

曹操或许没有文王观天演易的文才,也没有武王兴兵伐纣的果断,但他所拥有的才能,同样也是后两者望尘莫及的。

文王书《易》,为整个华夏文明开辟了第一个学说,功莫大焉,然而论及处理政务,虽治之以勤,但手段却远不如曹操治理豫州来得井井有条;武王伐纣,虽为亲征,但军国大事都在重臣手中,统御军队也没有曹操这般如臂指使。

相比之下,就算双王再世,也不见得能够比曹操适合自己,虽说吴侯更加切合他的预期,可世事有时就是无法尽善尽美。

最终,太公还是站起身来躬身施礼,笑道:www.九九^九)xs(.co^m

“吕氏无名,见过谯侯。”

“先生无须多礼,操得先生相助,何惧天下诸侯!”

听闻对方终于决定投效自己,曹操连忙起身扶起对方,露出一抹如愿以偿的笑容。

随后,三人便离开了这间草庐,寻得典韦之后,便朝着大军行进的方向追赶过去。

曹操与太公共乘一骑,途中不断与对方谈论天下形势,在沿途留下阵阵笑声。他心中明了,有了太公后人无名的加入,即便可能在战斗力上比起项明还有些许差距,但若是开战,现在的他却也不会畏惧对方。

阅读楚史乱国志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