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索罗斯管理日志

乔治·索罗斯管理日志

第28章 六月寻找市场明牌 5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耳听未必为真,眼见未必为实,要善于认清事物的本质。6月23日对外开放,对内也要开放我认为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对内开放,尤其在金融市场制度方面。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过去的经验显示,如果金融制度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运作良好,一旦对外开放就将变得十分脆弱,中国金融市场也要注意这一点。

效益不高的融资贷款是中国金融存在的很大问题。中国储蓄率很高,银行把大量的存款借贷给亏损的国有企业,由于金融系统基本上还是封闭的,只要债信良好,仍然可以维持下去。但是开放以后外资银行也可加入竞争,中国人会选择效益好的外国银行,届时本土的银行可能会面临危机。

中国还必须发展内部的金融市场。现在,中国股市投资者大都属于散户,他们以赌博的方式来操作股票,因此需要制度化的投资公司,如成立共同基金或设立退休金基金等。另外还必须建立金融市场法规。所以我认为中国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2001年9月索罗斯到中国推介新作《开放社会》中文版时接受报界专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索罗斯多次表示看好中国市场,他称之是“全球经济的亮点”,但他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忧虑:“就金融体系而言,中国还未准备好真正入世。”他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之所以能够规避冲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有一套对外封闭的金融体系。“但这种状况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当对外开放时,在孤立中建立起来的金融结构和制度就会陷入很大的麻烦。”

因此,索罗斯呼吁中国在走向“开放社会”的同时,积极发展内部金融市场,健全市场的一些基本条件。言语中,以“中国朋友”自居的索罗斯给人的印象充满了真诚的祝愿和善意的批评,尽管言谈之中他表示自己对中国并不熟悉。行动指南

经得起竞争的机制才是好的机制。企业就和市场一样,是一个整体,需要从内部提高竞争力。6月24日不被接受的缘由解答一个不解之谜在于:为什么反身性这个概念没有被广为接受呢?就金融市场而言,我是知道答案的:反身性概念妨碍了经济学家的理论创造,妨碍了他们像自然科学家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那样去解释并预测金融市场的走势。经济学家为了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并维持其地位,竭力把反身性概念清除出其学科体系。我觉得,既然社会活动的结构与自然现象根本不同,那么用牛顿物理学框架来建立经济学模型就是错误的。

——摘自《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乔治·索罗斯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背景分析

古人云,君子立德立言。曾叱咤风云的索罗斯如今已是80多岁高龄,他追求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立言”以及率真的享受人生。反身性理论是索罗斯对市场“情绪化”波动的解释,这种方法让索罗斯具有了“解读市场”的能力。尽管索罗斯承认,反身性没有达到当前被接受的科学理论的标准,而且也多次自嘲他是个推销“反身性”理论的失败哲学家,但是如果你真这么“诚实”地认为了,相信他一定不会高兴。

想当年,索罗斯以鳄鱼般的投资风格令金融界不寒而栗,但是他却不在乎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而颇在乎他的思想和理念在有生之年能否被主流社会接受。其实,索罗斯的“反身性”金融哲学理念,在市场的实践运用中确实要比现代经济学乃至行为经济学要有说服力得多。然而,正如索罗斯所言,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投资界,有效市场假说及其衍生的市场原教旨主义都是根深蒂固的。行动指南

不断地质疑并创新,才能越来越接近真理。6月25日“保八”的中国经济偏执中国的领导者知道,如果要保持领导地位,必须避免社会动乱。所以要尽一切所能保持8%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为不断增长的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贸易顺差使中国很强有力。中国可以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刺激国内经济,而且可以通过对其贸易伙伴投资和提供信贷增加出口。事实上中国就是这样做的,用买美国政府的钞票资助对美国的出口。鉴于现在美国消费者不得不控制消费,中国可以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样在美国步履维艰地跛行时,中国会成为世界经济积极的推动力。

——摘自2009年10月26日索罗斯在布达佩斯中欧大学发表的演讲发言

背景分析

从2005年开始,每年中国政府都会在“两会”上正式宣布8%为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目标或预测(2003年和2004年约为7%)。《华尔街日报》甚至曾用“不断重申的”和“雷打不动的”来形容“保八”目标,文中更是将“8%”形容为“中国一直坚守的图腾般的经济增长目标”。

在全球经济陷入80年来最严重的动荡和衰退的背景下,中国坚持8%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成为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利好因素。全球投资者都期待中国能减缓全球经济衰退,有美国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师甚至说,“对中国有利的就会对世界有利”。

索罗斯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将会对国际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情况发展还有很多具体的变数,但从长远看,美国将输得最多,中国则将可能以最大的赢家姿态出现。而且,这一转变的程度将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只要中国一直做对的事情。而从目前来看,中国正在做这样的事情。行动指南

能否成功不在于设想得多么完善,而在于是否愿意采取明确的行动。大到宏观经济小到企业、部门都是如此。6月26日察觉环境形势目前主导的,我们称其为国际资本主义的多边体制,还没有彻底垮台,但已受到重创;它内在的弊病已经暴露,而且遇到一个可行的替代方式的挑战。

中国的崛起展现了一个与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根本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我们可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以区别于在华盛顿共识旗号下的“国际资本主义”。我们正处于一个时代的终点,但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

——摘自2009年10月26日索罗斯在布达佩斯中欧大学发表的演讲发言

背景分析

自从世界金融危机后,索罗斯的每次发言,市场都无不为之侧耳。2009年10月,在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索罗斯用持续一周的时间,发表了系列演讲,阐述了他对危机中的金融市场政治体制和“开放社会”的思考与主张,同时他还预测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在第五天的演讲主题为“未来的路”中,这位着名的货币投机家,着重探讨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救市”努力下,如何重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由中国代表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的未来。最后,他警告说第二轮衰退很可能就在眼前。

索罗斯认为,在现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时刻下,中美之间的地位正在发生结构性的交替,在某种程度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相似。索罗斯建议中国和美国都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以更健全的原则去构建一个新的国际体系。索罗斯是一个把握宏观政治局势的天才,正因为他能深刻洞察到相关政治局势的发展,在投资上未雨绸缪,才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回报。行动指南

想钓鱼就必须知道哪里有鱼,想创造财富就必须知道财富集中在哪里。注意大局、认清形势才能掌握主动。6月29日普通泡沫背后的大泡沫我认为,2007年的引人注意的次贷泡沫引起了超级泡沫的爆炸,就像一个普通的炸弹引发了核爆炸一样。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是最普通的一种,唯一不同的是担保债务及其他合成证券的泛滥。在这普通泡沫的背后,有一个大得多的超级泡沫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滋生着,这是比较独特的。

——摘自《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乔治·索罗斯着,中信出版社2010年出版

背景分析

人总是在出了名之后,才拥有话语权。索罗斯的话语权基于他在金融市场的成功。因此,他的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金融市场的认识,相信这一点也是所有人急于阅读索罗斯管理思想的初衷。

的确,索罗斯在发掘金融体制毛病上确实独具慧眼。当全球目光集中在次贷引发的危机上时,他已经提到由于政府对信贷扩张不加控制,容忍运用杠杆,导致房地产泡沫,也是其所谓“超级泡沫”的成因。其中信贷违约掉期合约是另一危机源头。他指出这类毫无规管的未交收合约总值4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美家庭财富的一半,美国国债的5倍。他形容这个超级泡沫为悬在世界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索罗斯看来,此次危机是“以美元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与其他几次金融危机,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行动指南

不要让真相躲在浮华的表象背后。6月30日承担历史重任为了使自己被世界所接受,中国也需要成为一个更开放的社会。世界其他国家绝不会让它的自由服从于中国的繁荣。随着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它必须学会更多地关注世界其他国家的看法和意见。希望中国的领导能够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毫不夸张地说,世界的未来要看他们怎么做。

——摘自2009年10月26日索罗斯在布达佩斯中欧大学发表的演讲发言

背景分析

索罗斯除了靠金融市场的混乱状态为生外,还善于利用大趋势,即配合市场走势进行宏观投资。实际上他的大部分钱也是在宏观投资中赚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看重中国的发展机遇。而在中国,政府是大趋势的制造者,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行政手段,调节宏观经济的发展,引导市场趋势变化。

无论国内或国外,政府的宏观调控都拥有主导的市场地位。索罗斯认为,中国要被世界其他国家接受,就需要承担大国责任,成为一个更开放的自由社会,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行动指南

社会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而每家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既有能力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阅读乔治·索罗斯管理日志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