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诸天:开局获得神话大罗道果

全民诸天:开局获得神话大罗道果

第113章 朝野震荡,天下皆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天符八年,咸阳帝京。

乍暖还寒的时节,残阳下依稀可见暮血。

大秦九边的战事,似乎并未影响到这天下之中、首善之地。

一切都如常态,完全看不到半点战时的气氛。

毕竟大秦天策上将军、公子赢君率军出征不过二十余天的时间。

按照以往的惯例,估计大军连大秦境内都还没出。

别说是分出胜负,双方有没有交战都还是个问题呢。

最多也就是斥候、探马之间的零星交手。

这种斥候战或许能影响战事的胜负与结果。

但却远没到能影响咸阳的程度。

不过这看似平凡的一天,却因黑冰台首陈貂寺孤身返回咸阳,并一路疾飞至帝庭深处,而注定会名留青史。

当其时,陈貂寺几乎没有任何遮掩,横跨了整座咸阳帝京。

无数人都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都议论纷纷。

很快,各种流言就传遍了整个咸阳帝京。

有人说公子赢君兵行险策,导致雁门关破,已然兵败身死。

也有人说百万铁骑正在肆虐雁门、云中等北疆八郡,随时都会挥师南下、兵锋直指咸阳。

还有人说武安君公孙起已经接到帝主秘旨,要大索咸阳青壮,并发囚徒十万,北上迎击百蛮大军。

甚至有人言之凿凿大秦不能没有穰侯,就如关中不能没有老秦人。

整个咸阳帝京,都在因为这些流言而躁动起来。

别说是咸阳百姓、中下层官僚,就连朝堂百官、公卿贵人,竟然都有些人心惶惶起来。

许多人都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拖家带口,离开咸阳避难。

随着陈貂寺没入帝庭深处,而帝乙又迟迟没有露面。

更多的流言开始喧嚣尘上,更多的“细节”也被“披露”了出来。

比如公子赢君如何骄狂自发,如何兵分八路出九边。

再比如雁门关如何被一攻而破,北疆八郡如何被肆虐屠戮等等。

甚至就连九边、北疆的军民是如何壮烈抵抗、诸多女郎又是如何得贞烈不屈,但最终都难抵百万铁骑的肆虐,不得不屈身事贼,或者杀身成仁等等。

各种各样的细节,都描述得活灵活现,好像有人在现场直播一样。

一时间,本就有些人心惶惶的咸阳官民,越发地恐慌起来。

竟然颇有几分“一日三惊,惶惶不可终日”的味道。

甚至于,就连朝堂百官等公卿权贵,都忍不住派出得力人手,前往北疆八郡、大秦九边打探虚实。

而就在这个时候,更多的细节又一次被“曝光”了出来。

这一次的“细节”,却是着重于“刻画”姜承乾的个人形象。

主打的就是一意孤行、骄狂盲目,将他不顾副帅王剪等老成大将的劝阻,非要兵营险策,最终志大才疏、误国误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什么“纸上谈兵”、“一失足成千古恨”、“竖子不足与谋”、“大秦亡于孺子之手”,怎么夸张怎么来,可谓是深谙“舆论战”的精髓。

这一波接一波的组合拳,属实是把咸阳官民都给打懵圈了!

你还别说,流言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它管用啊。

在大秦主力精锐缺席,雁门关等九边雄关被破,百万铁骑即将南下的威胁下,绝大部分人都已失去了明辨是非的冷静。

而这波流言“舆论战”的终极杀招童子谣,也在酝酿半天后正式出炉。

第一首童谣尚且有些收敛公子赢君枉称王,千骑万骑走北邙,孺子欺帝江山败,北帝南走社稷亡。

言简意赅,剑锋直指姜承乾和帝乙。

上半句指责姜承乾败坏江山,引得百蛮铁骑南下。

下半句暗示帝乙要南逃洛阳,迁都以求偏安。

但也难挡百万铁骑的兵锋,最终连半壁江山都要败亡在他们父子的手中。

这首童谣在半天内,就传遍了整个咸阳帝京,甚至连整个关中都在传唱,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毕竟按照流言的论述,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再加上有许多“好事者”,在其中煽风点火,极尽渲染百蛮铁骑肆虐屠戮的恐怖场景。

令得百姓惶恐、百官震动,甚至有人前往宫门求见,想要让帝乙出面给个说法。

紧接着,又有第二首童谣传出何以解忧,唯有武安。

唯有武安君公孙起,才能救大秦。

这个论调一出,迅速风靡全城,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毕竟武安君公孙起号称“大秦军神”,牌子还是足够硬的。

若是帝乙能启用武安君公孙起为帅,就算百蛮大军南下,大秦也不是完全没有抗衡的机会。

这是许多人的惯性想法,亦是“人之常情”。

但是第三首童谣,却是直接图穷匕见了。

穰侯不出,如苍生何?

至此,所有人都回过神来,明白了这些流言的始作俑者。

同时也明白了这些事情的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穰侯魏无羡的“逼宫”!

想救大秦江山,必须请武安君公孙起出战。

而想让武安君公孙起出山,必须将朝廷大权,尽数交于穰侯魏无羡之手。

不得不说魏无羡这一手“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干得确实漂亮。

甚至可以说是他绝地翻盘的唯一机会!

假如形势果真如他所传流言那样,帝乙可以说已经别无选择。

要江山社稷,还是要权势,你自己选一个吧。

如果是在姜承乾鼎革、改制之前,就凭这一套丝滑小连招,估计朝堂百官都要跑到宫门前集体“请愿”了。

穰侯魏无羡也能趁机聚起大势,“堂堂正正”地行逼宫之事。

到那时候,就算帝乙铁了心要死死攥住手中的权势。

估计朝堂上下、军伍内外都不会允许。

就算最后发现搞错了,站错队的人也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只能咬着牙跟着魏无羡一条路走到黑了。

毕竟,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更何况这种要被夷三族的罪过?

若是这样的话,说不定还真能让魏无羡掀起一些风浪来。

但是现在嘛,整个朝野内外,却是虽慌不乱。

所有人都在等着帝乙出面,给予他们一个交代。

无论这个交代是好是坏,但至少没多少人傻到向魏无羡靠拢。

而就在此时,等魏无羡的表演结束,帝乙的回应终于来了。

他甚至都没有露面,直接降下一道圣旨,明发朝野内外、晓喻百官群臣。

诏曰大秦新帅,天策上将军赢氏讳君者,率三千玄甲,杀破百万蛮骑,自狼主慕容龙铖以下,诸蛮胡王皆仓皇北顾,特加公子赢君为“秦王”。

跟这份圣旨一起下发的,还有最新的战报。

战报曰大秦新帅、秦王、天策上将军正率三千玄甲追亡逐北,绣衣卫大都督携绣衣帝骑,收降蛮骑三十万,斩首四十万,于雁门关下筑京观,以慑不臣、彰我大秦天威。

这份战报和圣旨一出,整个咸阳帝京,乃至于整个关中都沸反盈天起来。

但并不是人心安定,反而变得更加恐慌了起来。

不是,你搁这骗傻子玩呢?

三千玄甲破百万铁骑?你怎么不说你是三皇五帝呢?

如果百蛮诸蛮真有这么弱的话,凭什么跟大秦对峙数十年而不落下风?

就连武安君公孙起,都没在狼主慕容龙铖手中讨到多少好处。

凭什么天策上将军公子君,就能一战而破之?

而且就算是编,好歹也编得像一点啊混蛋。

三千玄甲破百万铁骑也就算了。

而且还在短短一夜之间,就收降三十万,斩首四十万?

你这么能,怎么不上天呢?

就算是杀猪,效率也不可能这么高吧?

同一时间,另一则流言也在疯传,甚至比帝乙的圣旨与战报更加深入人心。

那就是帝主已经乱了方寸,正准备迁都南逃。

之所以放出这种荒诞的说法,就是要稳定人心,为他的出逃争取时间。

不少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肆宣扬这些事情,试图力证大秦江山,已经风雨飘摇。

甚至试图鼓动百姓,前去宫门请愿。

同时串联百官,鼓躁军校,想要让百官叩阙、军伍兵谏,逼迫帝乙启用武安君公孙起出山,掌控关中军权。

至于“穰侯不出,如苍生何”这种话,却是已经无人再说。

但是整个朝堂上下,包括镇守关中的军伍,却在帝乙明发圣旨后,迅速地行动了起来。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他们是信了。

终归在这个时候,讲的已经不是其他,而是“忠诚”。

在这种涉及站队的重要事情上,经过姜承乾八年“调教”的大秦官僚,却是都已经“懂的都懂”。

无论帝主的圣旨多么荒谬,只要你“忠诚”,那就听命行事。

哪怕帝主说太阳的方的,阳光是绿色的,你也要立刻化身“大秦鉴黄师”,及时调整自己的世界观。

这才是真正的“忠诚”!

于是乎,朝堂百官和留守大将,纷纷都开始行动了起来。

当庞大的官僚机构行动起来,那些浑水摸鱼的人顿时“遭老罪”了。

短短一个时辰不到,所有涉及流言传播的人便已被抓捕归案。

就连穰侯府和武安君府,都被他们曾经的老部下,联手派人看管了起来。

甚至于,黑冰台和绣衣卫还没出动,整个关中的乱象就已平息了下来。

穰侯魏无羡的垂死挣扎,也就此宣告失败。

而在此时,帝乙眼看自己还没用力,魏无羡就已倒下,也顺势结束了这场“服从性测试”。

各种有关雁门关大战的细节和证据,也开始被公布了出来。

然后迅速昭告天下,在整个关中,乃至于整个大秦的范围内,掀起了滔天骇浪。

阅读全民诸天:开局获得神话大罗道果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