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8000米

海拔8000米

分卷阅读129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吉可以说一点简单的英文。虽然这个国家大部分居民还是使用的□□都语, 但是和外国游客打交道的地方, 不少人都掌握了一口流利英语,英语也是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

多吉点了点头,黑白分明的眼珠看了过来,似乎很高兴何棠江主动和自己搭话。

“妹妹在附近的学校上学,她很聪明!”多吉夸赞道,“学校很好!一个美国人给我们造的学校!”

何棠江眼前一亮,追问:“是摩顿森吗?”

“摩顿森?”多吉困惑地重复着这个名字,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只说:“是一个美国人,一个美国人给我们建立的学校,还允许女孩去上学!”

何棠江知道,这个学校赞助者十有八九便是写作《三杯茶》一书的美国登山家摩顿森了。在登山圈,《三杯茶》和摩顿森都是一段传奇。这位上个世纪出生于美国的登山爱好者,在一次攀登K2时失败差点送命,幸运地被巴基斯坦当地村民所救。一段神奇的缘分,就此展开。多年后,他将自己的亲生经历写成《三杯茶》这本书,让世界知道了这份奇缘。

攀登K2遇险的美国登山家,在巴基斯坦当地人的救助下幸存,在认识到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处境后,下定决心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他拼尽一切,为他们在这所贫瘠的土地上建造起了一座座学校。因为知识,是通往成功的最佳捷径。

何棠江没有读过《三杯茶》这本书,但是他十分敬佩的国内登山家严冬冬,就是此书中文版的翻译者。2012年严冬冬遭遇登山事故意外去世后,有一部分追悼严冬冬的登山爱好者一一整理了他的翻译作品,在大部分登山外文著作外,最醒目的就是这本《三杯茶》。

何棠江因为想要了解登山而认识了严冬冬,又因为认识了严冬冬而了解《三杯茶》,因为《三杯茶》这本书触及了山峰所处的这些国家的真实故事。他在这个圈子里越落越深,每一秒,都发现自己更加沉沦。

此时,听到多吉谈起附近就有《三杯茶》的作者资助的公益学校,何棠江恨不得立刻就让多吉带自己去瞻仰圣地。

还没等他试探着说出请求,那边被一群小孩包围的查林就大呼小叫起来。

“联上了,联上了!”

查林一边用胳膊护住屏幕,一边叽叽咕咕,

“别动别动,让我先查一下最近的天气预报!”

就在这时,老王从外面推门进来。

“小伙子们,徒步许可证补好了,准备出发!”

这意味着,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将是为期7天的徒步行走。从这里开始,没有车辆,没有住宿点,徒步100公里,攀登2000米海拔,风吹露宿,与冰雪伴眠,只为抵达最后的山川——乔戈里峰的大本营。

“准备好了吗?”

老王看着他们,又问了一遍。

何棠江站起身,走到老王面前。

“准备好了。”

老王是有向导证的,本人也在巴基斯坦本地注册了登山公司。所以,临时变更行程的何棠江与查林,放弃了原本的徒步团队,选择了由同胞开办的登山公司组建的临时团队。

向导,老王,四十岁。十年登山及徒步经验,十年小卖部经验,十多年二道贩子经验。在巴基斯坦,他把能做到的职业都经历了一遍,最近还有开旅店的打算。

多吉,十五岁,两年背夫经验。

多吉弟弟,十四岁,一年背夫经验。

还有另外两个巴尔蒂人背夫,临时加入了老王的团队。所以他们此行一共有五位辅助人员,背夫将背负包括食物、装备在内的大部分物品。而何棠江与查林需要背负的,只有他们自己必须随身携带的一些徒步装备。因为这一次没有登山的打算,所有攀冰装备何棠江一概未携带。他们算是轻装上阵。

出发之前,何棠江依旧没能抽到时间去看一眼传说中摩顿森建立的学校。他只能带着这份遗憾,和遛养牵马擒鸡的背夫们,一起踏上前往K2的徒步路程,而这些羊、鸡,则是他们未来几日的伙食。

防晒帽、墨镜、防晒霜,做好高海拔紫外线的一切防备工作,何棠江将自己捂得跟个木乃伊似的,走上了徒步之路。

走路,是因为再往前,已经没有车能够开得进去了。山峰之间遍布林立碎石,暗藏深渊与沟壑,暗河与冰缝会藏在任何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角落。如果没有一个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带路,走在这条路上,不如说是在与死神共舞。

即便已经经过了大半年的特殊训练,何棠江应付这段徒步路程,依旧是有些吃力。

十五岁的巴基斯坦少年们却仿佛天生适应这块土地,那些一米多高的巨石,轻而易举地就牵着羊翻了过去。每次看见他们穿着人字拖,走在海拔三千多米山地之间却仿佛如履平地,何棠江瞪着自己脚上几千大洋特地买来的徒步鞋,总有一种怀疑人生的错觉。

然而,生长在高原的民族,生来就具有这些优势,而为了生存,他们也会后天打磨自己的这些特长。这是与生俱来的差异,无法弥补。

查林情况比何棠江差一些,他只是一个登山爱好者,这个“爱好”真的只是纯粹的爱好而已,在进行K2大本营徒步路线之前,查林攀越过的最高的山峰就是家乡的峨眉山。

“这里和峨眉山,都是三千多米,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查林一边气喘吁吁地赶路,一边还不忘记冲何棠江抱怨,“来之前,我可没想到会这么累啊。”

何棠江刚刚在多吉兄弟身上体会到的挫败感,终于在见到查林时重新找回了自信。

这份自信还在逐步扩大。

从徒步行的第二天开始,适应了高度与强度的何棠江,就已经能不喘气地追上最前方的多吉兄弟的步伐。在查林缓慢地坠在他们身后时,他甚至已经有闲暇时间去关上路过的冰河。

那冰河就像一条蜿蜒的墨绿色巨龙,在冰雪与山川之间时隐时现。它收集着来自八千米海拔融化的雪水,又将这些生命之源,源源不息地送往平原。

何棠江曾经试图靠近过一条冰河,想要试探那水的温度,却被多吉制止。

“深!”巴基斯坦少年比划着对他说,“这些暗河,通向地狱。”

何棠江被他认真的眼神看得一个激灵,却也收起了自己去冰河边玩耍的心思,还是安分一点好了。

第三天,他们在路上看见了一匹马的尸体。尸体的脏器与脂肪早已经腐烂,只留下一层薄薄的皮,空瘪地摊在地上。

“可能是被碎石砸中,也可能是崴了脚被主人丢弃在这里。”老王上前查探了一番,提醒大家,“小心,前面的路可是连马都不容易走的。”

何棠江掏出自己的手机看了一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阅读海拔8000米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