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强:我为天下先

女强:我为天下先

23、深谈之武英(9)太祖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陈太祖没有费太大的事,便取下苍山,而真正麻烦的,是各地原本还唱着勤王救驾,却在消息传出后,一夜之间纷纷自立为王的藩镇节度使。

狼烟烽火在大梁的疆域上,燃烧了两年有余,才终于赶在第三年的年关之前,平定了藩乱。

又在三请三辞后,传出了武英大长公主尸骨被发现于漉阳山谷的消息,陈太祖亲往含泪收敛,将之运葬大梁皇陵,才终于在第四请之时,缓登大宝,立国陈,建元荣德。

陈太祖祭祀告天那一日,武英就站在人群中,已经头发半白的陈太祖一瞬间在龙辇上惊起四顾,俯扫沿街跪伏的百姓,并没有看到任何疑似的人,他想自己是傻了,那样一个女子,怎么可能向任何人屈膝——大长公主,天下已定,难道,你还要再起纷争吗?

其实陈太祖这么想,倒是小气了。

武英所谋,万世之局也,岂在一姓江山。

武英早就看穿,这天下朝代在改,皇帝在换,但天下女子的地位却始终不曾有变,不管哪朝那代,女子都被世道踩在脚下,要想改变这样的世道,非一世所能为。

既然这些臣子图谋帝位已久,那就将这满目疮痍的江山交给他们,得到江山之后,为保帝位稳固,他们自然会用心治理,江山到手,曾经结党营私者,该成最恨结党营私之人了,上下残杀、扫清六合之日,不远矣。

而她也可以放手这个被这些蠹虫蚕食得片瓦不全的江山,专心谋她的万世之业。

唯一意料之外的,是她体内的毒。

因着这毒,皇山众人恨不得将那已经成了尘灰的梁末帝挖出鞭尸。

武英表示:“过往已成定局,此人已死,什么都不剩。向前看。”

此后武英年年克制体内毒发,也年年云游天下,观四方众生,阅古今之卷,思索能长救世间女子之道。

也是在这个期间,路过,救下了我娘。

此时大陈已经立国十年,而武英体内的毒,也已经到了难以克制的边缘。

在我娘入皇山的半年之后,武英大长公主著完手下《辟世卷·女世篇》,与世长辞。

次年,陈太祖病崩,传位长子;

长子在位六年,禅位于幼弟齐王,即当今皇帝,至今,执玺二十有六载矣,经过新朝三代革新治理,天下总体承平,有起步盛世之望。

只是,这些年,朝堂之上夺储之争日盛,而皇帝也多次传出因病未朝。

去年,北边夷狄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发兵犯境,朝堂之上却因为党争,而迟迟定不下率军北上的将领人选。

因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如今大陈国兵精粮足,区区十万夷狄,必能得克。

可毕竟是十万夷狄,也是不小的一份军功,一旦被谁立了去,太子之位,便有如囊中取物。是以多方皇子党,谁也不肯相让,哪怕是根本不会打仗的皇子,也还有众将士帮着打呢。

可须知,这兵迟发一天,边境百姓与戍边将士所承的血难,便多受一天。

这是一场以底层人之苦为祭的顶层权位博弈,朝堂百官们坐得住,皇子兄弟们坐得住,永乐公主——她不屑坐住。

永乐公主请旨带兵,在遭到不允后,她自取虎符,连夜离京,前往大营调兵,驱十五万大军,开赴北方。

而她自己则先率四千轻骑,快马加鞭,直扑边境战线,将气焰正盛的夷狄大军杀得措手不及,保住了一座快要被攻破的城池。

而此时朝廷的申斥诏书才迟迟追来,但事已至此,撤兵已是不可能,也只能再加派几名将领,并皇帝最终选中的带兵皇子人选慎王,撵赴边关。

至于永乐公主之罪,病中的皇帝灰苍的脸色,也看不出态度,只能由一名知之甚深的老臣尝试进言:永乐公主虽有擅自调兵之过,但其心乃是卫国,何况又有保城之功,功过相抵,当论……无罪。

皇帝沉色不发了一会儿,抬手一挥,意即让众臣退下,算是默允了此论。

众臣擦了擦汗,离殿之后看了看进言的老臣,纷纷恭维,总算还是魏大人知陛下之心。

时年已经八十有二的魏勤良,咳嗽两声,是真听不见了。

六个月后,北方大捷。

又三月,忠远候魏勤良薨;

又两月,皇帝重病罢朝,慎王监国;

又半月,皇帝立下遗诏,慎王继位,永乐公主敕封永乐王,划分雍州、尧州二地以自治,听调不宣,有正议朝政之权,参折上奏之权。

阅读女强:我为天下先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