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大唐

纵横大唐

29备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凌霖,火枪的研发进展的如何了?”李承乾对能改变大唐军事实力的一切都非常关心,尤其是凌霖讲过并在研发的火枪,更是关心倍至;因为凌霖,他的储君之位越发巩固了。

“火枪的研制到了攻坚阶段,也快了,大约一个月内吧!”

“好!”李世民倍感欣慰,有了如此划时代的利器,大唐横扫六合,减少军备,嗯,能减少一半的军队和开支,富国强军不是梦想!

冷兵器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经济,更是拥有多少数量的军队。而维持庞大的军队,对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可以说是倾国之力节衣缩食。历史已经证明,许多朝代的覆灭,都是因维持庞大的军备,导致民众贫苦、天下大乱,从而拖垮了整个国家。而减少一半甚至更多的军队,又能减少国库多大的开支?结果不言而喻。

“那老臣回去就制定手雷的训练大纲,十天后开始实弹演练?”代国公李靖请缨。

“我看就药师牵头组织在京师的武将,共同研究新战术,包括火枪的使用。一定要发挥出新武器的作用,提高部队的战力。”李世民想了想,“火枪装备部队一个月后,必须形成战力,就用对突厥的战争检验新武器吧!”

在李世民的深处,一直有一个纵横四海、一统天下的宏愿:打下有以来的疆域,开创万最强盛的朝代。

梦想,一直深深埋在李世民的内心,让他难以释怀;毕竟突厥等外患还看不到消灭的希望。

凌霖的出现,准确的说是火器的出现,让李世民看到了希望,点燃他内心深处的欲望之火:快速根除突厥等外患,开疆拓土,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朝。自己也将成为千百年来的第一人。

兵部。

李靖、秦琼、李孝恭等人聚在一起,商讨围绕手雷、抛射弹设计新的战术、攻防方案。

百步内伏击、近击人员投掷;远距离把手雷捆绑在弓弩上,打击范围在三百到五百步之间,具体还要训练测试;再远距离以及攻城拔寨就需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炮射弹。一连几天,几人探讨研究,对这种杀伤力极大的武器充满了期待。

东大营,是前武装卫队训练场。

秦天英派来鹰隼九队的王大壮来讲解演练手雷的使用技巧。

特别强调一定要拉掉引线,视距离远近掌握投掷时间,确保投掷后凌空爆炸。只有这样,杀伤力最大;同时,也避免没有及时爆炸,让敌人捡起后反向投到我方。

先是模拟投掷,然后是哑弹投掷,最后才是实弹投掷。

看着轰然巨响后的效果,前卫的官兵目瞪口呆。威力太大了。

各种攻防配合演练,一切以手雷、抛射弹为主。让官兵改变固有的作战思维,充分发挥新式武器的威力。

同时,李世民也加强了新式武器的安保,同时,对相关原材料也纳入了管控。

不日,火枪的试制也终于有了成果。

第一支燧发枪诞生了。

得到信息的凌霖立刻赶往了科学院。

负责军工技术研发的院士徐向,是凌霖选拔的第一批技工,钢铁锻造、刀械改良、火药研发、以及手雷等就是在他的主导下研制的。

此刻,徐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向凌霖介绍燧发枪的情况。毕竟,凌霖只给了一个框架,具体,的是徐向在领人研发。当徐向第一次听到火枪的概念时,感觉不可思议:如果真的成功,将彻底颠覆战争的固有模式,大唐将无敌天下。

燧发枪的射击距离大约六百米,精度杀伤距离四百米。

凌霖试射了一枪,效果不错,很是满意。

“嗯,不错。”凌霖端详着手里的燧发枪,“再设计个锁扣,把之前的三棱形状的刺刀需要时给安上,没有子弹时可直接近身劈刺。”

“对,还是少爷有远见;加装了新型刺刀,远距离可射杀,近距离科可搏杀,这个好啊!。我这就想办法安装。”

“明天我再来看看,没有问题就定型生产吧。”凌霖沉吟了一下,交代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二天,凌霖又邀请了李承乾,一块来见证新式火枪-燧发枪的真正诞生。

四百米的距离,凌霖瞄准预设的靶标,点火,一股青烟飘后,只听一声脆响,子弹直击靶标。这个靶标徐向按士兵盔甲的二倍强度设计,子弹穿透了靶标,意味着杀伤力非常高。

“好!好!”李承乾赞叹连连。

凌霖把连夜写下的燧发枪训练大纲交给秦天英,这套大纲按照上一世军队的成熟的燧发枪理论编写。包括队列、编队、射击、战术等,还有刺刀搏击套路等。交代他按此培养队伍。

凌霖又演练了一番刺刀搏击,看的李承乾、秦天英等人目瞪口呆,惊叹不已。

“殿下,燧发枪一个月大约能生产三千把”,凌霖思考了一会,“我的意见是殿下先组织训练一支六千人的燧发枪队伍,现在就投入训练,尽快形成战力。”

“好!我回去就禀告父王安排落实。”

东郊。

军营内,李靖、秦琼等人观看着部队的训练。

手雷的训练有条不紊。

燧发枪部队目前操练的是刺刀搏击,喊着口号,杀!杀!杀!

很有气势!

“凌霖这小子,这套搏击很有学问啊!”李靖感慨道。

“是啊,看似简单,但非常实用!”秦琼也赞道,“燧发枪部队,远可射击,尽可搏击;单打独斗灵巧凶猛;二人三人甚至多人结对,近乎无敌。实在是妙啊!”

“这个新型刺刀,更是威力巨大,只要刺伤,很难活命!”

......

“这是大唐之幸啊!”

科学院枪械研究所组织人员日夜生产,每天都有一百多把燧发枪送到东大营。

燧发枪部队也分批安排队伍实弹演练,以期尽快形成战斗力。

整个东大营在保密的状态下,紧张的演练着新式武器的使用和战术。

(本章完)

.

阅读纵横大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