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登仕郎

大宋登仕郎

第194章蓝田玉暖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姜卫顺着斥候的手指一看,远远的山崖上,一个人影正在峭壁上悬挂着,慢慢往下挪移。这么陡峭的悬崖,连着素来号称精壮敏捷的斥候军士都看起来腿软的地方,居然有人。

“怕不是走私贩子吧?”斥候看着那个攀援的人影道。

姜卫想了想道:“应该不是,走私贩子的话不管是过契丹去还是过大宋来,都不可能空着手,这么高得地方,玩命还空手,你干不干?”

旁边几个斥候觉得,这样的险地,好像头儿的话有些道理。

“不管了,我们先去看看。”姜卫手一挥,整个斥候队分散开,像一群捕猎的山豹,往那个人影围了过去。

翻过山梁之时,看到那个人影估计就两三里路远,不过望山跑死马,一队人活活走了大半个时辰才赶到那边,也好姜卫打手势让一群人散开,说不定在这山深林密的地方,真会错过悬崖上那个身影。

“站住,不许跑,再跑我射箭了。”从左近的树林里传来一个斥候的厉喝。

姜卫和其他几位斥候一起往着声音传来的地方,摸了过去。

“军爷,军爷,我不是奸细啊,小民真的不是奸细。”在一棵大树旁边,一个斥候用神臂弩指着一个穿着灰色葛布的一个男子,男子背对斥候,不敢转身,嘴里一直求饶。

姜卫过去后,一看这个葛布,从刺探军情的经验来看,这不是军中的布料,这葛布甚厚,仿佛铜钱,就纺织的角度看,应该是民间百姓家中女子手摇纺车所制,那个汉子头发花白,头上胡乱的挽了一个发髻,腰间一个小小的竹篓,另一边挂着一把麻绳。就竹篓看宛如江南渔翁,但是手指上指节粗大有力,有攀爬的泥土痕迹,这个天气居然就只穿一件单衣,没有穿鞋,脚趾也是布满了泥土,粗大有力。

在平定南唐的时候立过军功的姜卫还真看不出来这人是做什么的,不过浑身上下,除了一把柴刀,这汉子又没有武器,不像是军人或者剪径的盗匪。

“转过身来,你是什么人?说,为何鬼鬼祟祟到此?说不清楚,本官将你格杀当场。”

那汉子在姜卫的呼喝声中慢慢转过身,看起来面貌倒还不是奸猾之徒,只是看着姜伟等人,本就老老实实的汉子,一脸恐惧之色。

“小人,小人不是奸细,军爷。”

“那你是什么人?”有斥候喝到。

连续几次的问题,都是大宋的官话,汉子心里慢慢稳定了些,说道:“小人是北汉人,家就在离这里而二十里的刘家村,小人不是奸细,小人是到山上采玉。”

“采玉?”老家本是江南道的姜卫和几个斥候面面相觑。

脑袋里面全然没有概念。

采玉会跑山上去?姜卫脑袋里面有一点迷糊。不过想过来好像也不知道玉石到底是在山上还是在河里。

挨着姜卫的一个斥候悄悄说了句话:“头儿,小时候进学,先生教过一句诗鬼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当时先生解释说过玉石好像是深山里面开采的,不过我没有学好,记不清楚了。”

这句诗姜卫倒还是知道,不过当了多年斥候,这地名还是知道的。这里可是三晋之地,又不是陕西蓝田。

姜卫想了想,喝到:“你骗谁呢?可知本官认得你,本官手中钢刀不认得你。中原玉石,要么产于和田,要么产于蓝田。和田在西域,万里之外,蓝田在陕西,可不是这里。来人啊,砍了!”

随着姜卫的一声喊,左右两个斥候开始做戏,拔出钢刀便要上前。

实际上,姜卫看着汉子装束,已经信了一半,不过大军斥候,尤其要小心为上,所以和兄弟们来演一场戏,再试试这个汉子。

汉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军爷饶命,军爷饶命,我真的是采玉的,今年才三十有二,家中病妻幼子,平日里都是夏天出来,不过前些日子,家中婆娘犯病,找了大夫,花了钱,刘员外要我年前就还清,不还钱就卖我的儿子,小人才不得不这个时候出来看看有没有玉石,军爷要是不信,你看。”

说着汉子从竹篓里面摸出几块石头,其中几块已经裂开,显然是被重击后的裂痕,里面隐隐约约看的到翠色的光。

姜卫接过来,看着汉子一直盯着自己的手,没好气的吼了一句:“我是大宋曹枢密手下官军,不是强盗,不会贪墨你的。”

仔细一看,旁边也有斥候探过脑袋。

“头儿,真的是玉石。这汉子没有骗我们,不过三十来岁,头发白成这样?”一个斥候小声说道。

姜卫将几块石头还给汉子,问道:“你经常在此处采玉?”汉子道:“回军爷,小人采玉,这周边五十里之地,都是走过无数次的。”

姜卫心中一喜,有门。也不表露出来,问道:“你欠了那刘员外多少钱?”

汉子说道:“足足三贯钱。”

姜卫想着,难怪你头发这么白,三贯钱都玩命了,确实穷苦。想到此说道:“如果你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做主,赏你十贯钱。”

汉子半信半疑,不过还是点点头道:“军爷请讲。”

姜卫道:“会不会看地图?陪我等去曹枢密军中走一趟?你愿意不愿意?”

汉子还在犹豫,不过左右几位斥候又瞪着眼,拔出了一半钢刀。

“小的愿意,小的愿意。”

一个多时辰后,汉子和几位斥候赶到了斥候队拴马的地方,看着这些军马,汉子对姜卫的话更信了一层。

再花了两个多时辰,姜卫等人,回到了曹彬所在的中军大营。

这个时候,李汉琼带着禁军重甲步兵,一轮又一轮的冲击着雁门关的城墙。

姜卫先让斥候们带着汉子在军帐外候着,这采玉汉子看着大军营地排列规整,士兵们虽然精悍勇猛、杀气腾腾但是对他这个平民也不多看一眼,心中安定了很多。

“采玉人?”军帐中曹彬看着姜卫,疑惑的问道。

姜卫回答道:“正是,只是属下也不知道这雁门附近也有玉石?不过看穿着说话不想作伪,属下想如果真有小道可以直达雁门关之后,那么他必然知道,如果他都不知道的话,这小道就······。”

曹彬想了想,说道:“诗鬼曾言,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蓝田玉我也知道,采玉之人确实辛苦,据我所知,蓝田玉是“玉包石”,矿源一般在在深山老林,呈鸡窝型,从春秋时期就有开采,最初人们开采它的时候都是用手,由于它是“玉包石”,所以很难找出一块晶莹无暇的蓝田玉,蓝田玉中极品当属这战国时期的和氏璧。一般彩玉之人对周遭地理是了如指掌,所以他的话应该可信,你唤他进来。”

姜卫道了一声诺,出了军帐。

军帐中的曹彬和党进,面上都露出一些期待之色。

片刻后,一个身穿葛布衣裳的汉子跟在姜卫背后,进了大帐。见到曹彬和党进,心知这必然是大官,双腿一软,正要跪下去。

曹彬道:“免礼,姜卫你去找个凳子,老乡坐下说。”一眼再看到汉子脚上没有鞋子,加了一句:“去军需官那里,取一双冬靴。”

采玉汉子感激莫名,连连道谢。

曹彬虽是枢密使,但是大宋在杯酒释兵权后,枢密使都是文官担任,所以在一众肌肉发达的军士之中,曹彬的儒雅形象反倒是让采玉汉子没有那么多紧张。

等着汉子坐下,穿上鞋子后。

曹彬温言问道:“老乡姓什么,家住哪儿?”

汉子心中感激,觉得这个官儿十分亲切,说道:“小人姓刘,排行第三。家中有病妻幼子,父母已经离世,住在往南四十里地的刘家村。”曹彬又道:“刚才姜卫说到老乡家中困难,借了银钱,可有此事?”

汉子低下头道:“借了刘员外三贯钱。”

曹彬从怀里摸出一块碎银,大概值的三贯钱有余,递给汉子,说道:“老乡,你先拿着,如果一会还能帮忙,我还有银子给你。”

汉子正要推迟,看到旁边姜卫又要拔刀,只好惴惴不安的收了。

党进展开一张雁门关旁的地图,上面有主要的山势走向,河流分布,问道:“老乡,你可知有哪一条路可以绕过雁门关,直达契丹?”

汉子这个时候脸色有些变化,稍微坐直了些,问道:“官爷可是大宋官军?”虽然在一路上听姜卫说话,加上军营中人来人往都是说的汉话,汉子大约猜到这是大宋军队,但是想再度让曹彬等人亲口确认。

曹彬看着汉子,温言道:“本官正是大宋天子御前枢密使曹彬,老乡可有疑问?”

汉子说道:“小人家中贫苦,但是父母在世时说道。刘家是汉家子,小人知道官爷问的必然是极重要的军情,所以小人要知道我在帮谁,免得辱没了祖宗。”

曹彬心中一动,叫了一个好字,然后从怀里摸出一个金灿灿的印信,上面正是颜体的四个大字:“枢密使印。”

党进心有感触,果然草莽之中有君子。再指着雁门地图问道:“老乡,可有小路。”

汉子点点头,说出一番话来。

阅读大宋登仕郎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