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逆臣

明末逆臣

第59章收获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身在远处高坡一直观战的皇太极看着自己的大营陷入火海不由一阵后怕,要是自己此时身在营中的话恐怕就要命丧火海了。

随后便听到明军阵地之中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喊杀之声,明军的步兵在火炮轰击几乎刚结束就发动了突围!

李信这一招先用炮火急袭再用步兵冲锋的招数已经有了现代战争之中步炮协同的影子,对于这个时代的后金军队来说就是一个降维打击。

他们根本无法适应明军的进攻,特别是埋伏在大营附近的后金伏兵在第一波火箭与火炮的打击之中就伤亡惨重,迅速崩溃。

“杀!”

李信怒吼着一刀砍死了一名挡在前进路上的后金步兵,随后率领部下作为突围锋矢尖头继续向前深入,在他身边是左光先、孙守法。

在他们身后则是由罗德里格等人率领的火铳队伍,他们只要见到有后金士卒企图用重弓挡路就上去一阵火铳齐射,打撒对方的阵型,随后李信等人扑进去肉搏。

至于马科则与李卑一起护卫着张春一起突围,为了不给后金留下一点可用的东西。在突围之前火炮、火铳发射完毕之后明军就像火炮的火门用铁钉钉死,其他物品则被放了一把大火。

在混乱之中后金的红衣大炮根本不敢开炮,他们的士卒只能通过肉搏的方式来阻挡明军的突围,但是这显然挡不住有着必死决心的明军。

等李信等人快要完全突出重围的时候,后金一方的背后突然一阵散乱喊杀之声大作,随后数支兵马杀了出来。李信虽然不知道对方是何人,但是见到有人来援当即死命冲杀。

“李大哥,张监军现在在哪里?是否安全?”

等李信与援军汇合的时候才发现来援的兵马竟然是关宁军,为首之人正是吴三桂。这让他对吴三桂的观感稍微好了一点儿,但是永远不会再信任他了。

原来是吴襄等人逃回锦州之后不久督师孙承宗与辽东巡抚邱禾嘉就知道了事情经过,二人联袂而来将吴襄、宋炜痛斥一番之后严令他们出兵救援张春所部。

不久之后祖大寿也逃了回来,于是祖大寿等人与吴襄、宋炜一起出动了他们的兵马又重新回到了战场边缘,但是他们却一直不敢出击。

直到今日凌晨见到后金营地大乱而被包围的明军的喊杀声已经近在眼前,这些人才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冲了过来,毕竟他们要将功赎罪。

“张监军安全无事,我们一起杀出去!”

就这样李信的兵马与吴三桂汇合之后作为开路先锋成功将张春等人冲出了后金的包围,等天明时分脸色铁青的皇太极赶到大营的时候。

只见遍地都是明金双方人马的尸体纵横交错,有那数木营帐在然说完毕之后冒出缕缕青烟,不时掉落在地上发出噼啪的爆裂声。

就这样因为明朝方面修筑大凌河而引起的双方大战结束了,这次大战的结果虽然因为李信的参与而与历史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后金方面还是算战胜方。

首先明军大凌河一带的城堡几乎被后金拆除干净,人口或死或降;大凌河城中的一万多民夫商贾以及物资全部被后金缴获,包括红夷大炮等利器尽数落入后金手中。

其次就是大凌河城内的祖大寿等人虽然拼死逃了出来,但是仍然有包括何可纲在内的十几人被杀、被擒,一万多关宁军损失了一半还多,最有战斗力辽镇祖大寿一系兵马元气大伤。

再就是明军的援军虽然经过激战成功突围,但是他们的损失也极为惨重。李卑的抚标营三千人只突围而出了一千五百余人,至于张春的车营损失了几乎全部的器械之后也只突出了两千人。

后金方面的损失在大凌河方面几乎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他们的伤亡主要是张春所率领的明军援军造成,但是他们的伤亡也不过明军的五分之一罢了。

要说最大的损失就是多铎不小心被李信擒获,但是这对于皇太极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完全坏的消息。他趁机将阿济格立为正白旗新旗主,分化了两白旗的关系。

再加上之前因为“御前露刃”事件,皇太极打压了正蓝旗莽古尔泰一系。加上之前被幽禁的阿敏,皇太极已经将四大贝勒执政成功变成了现在的两大贝勒执政。

相信以代善的圆滑,他在以后绝对不会轻易冒犯皇太极的权威,皇太极已经初步完成了他在后金国内的中央集权。

相比后金一方的大有收获兴高采烈的在锦州城下示威一番后返回沈阳,锦州城内的明军则有些愁云惨淡。

这可是明朝方面有一次会战的大败,此次大败将孙承宗不久之前通过指挥收复四城之战赚来的明军面子又丢了一地,唯一的遮羞布就是擒获多铎了。

祖大寿死里逃生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张春以及李卑、李信,他在很久之前还曾经与李卑不和,现在也厚着脸皮前来致谢。李卑等人虽然不耻于他突围之后先逃跑的行为,但是也没有让他太过难堪。

但是吴襄、宋炜两人就尴尬了,不但张春明确表示要向皇帝弹劾他们,就连他们的同袍战友关宁军其他将领也纷纷鄙夷的看着他们,毕竟他俩战场逃跑的行为太屑了。

要不是两个人手里还有兵马,担心拿下他们会发生内讧再加上吴襄通过吴三桂给祖大寿等人送了一批厚礼,这两个人可能在锦州就要被孙承宗斩了。

前来赏功的太监王应朝先是被明军擒获多铎的大功所惊喜,后来又被大凌河被围明军战败的消息所惊吓,现在又被吴襄、宋炜二人送的银子迷住了眼。

于是与张春的弹劾书信一起出发的还有太监王应朝写给崇祯皇帝的求情信,当然他不会傻到直接求情,只是将吴三桂的功劳夸大了一些,吴襄、宋炜的过失说小了一些。

至于崇祯皇帝信不信,具体如何处置那就不是他王太监能管得事了,反正他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了。

【作者题外话】:今天还是四更!

阅读明末逆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