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七百四十七章 柳树的清水提取物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又一日,清晨,李孟羲起了个大早,然后把弟弟也叫起,两人穿好衣服急匆匆的来到城主府。

城主府中,昨夜一夜繁忙,士卒们严格依照要求,断断续续的给溶液加热了一个晚上,终于,大部分溶液几乎熬干了,熬的只剩一个底儿了。

当李孟羲走到油脂那一瓮前,他看着还是满瓮的油,郁闷的挠了挠头。

边上,负责烧火的那个士卒小心翼翼的解释,“军师啊,俺烧了一夜了,干烧不见少……”

李孟羲笑着安慰了士卒一番,安慰说油就是不好熬,打消了士卒的担忧。

除油脂之外,所有的溶液,石灰水溶液,醋溶液,面粉湖溶液,酒精溶液,还有最后一个清水,所有这些溶液已经将近熬干了,剩的不多了。

最后的一步,李孟羲决定亲自来,他亲自控制着火候慢慢的一点一点把最后的溶液给熬干。

可是,熬着熬着,李孟羲发现问题又出现了。

因为陶瓮底部是平整带有微凹的形状,溶液因此摊的很薄,这样就造成了边缘部分的水分先被蒸干,然后蒸发的遗留物一些类似白盐的东西随着继续加热开始冒烟,湖了。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当李孟羲探头往瓮底去瞅,瞅见瓮里那一点点溶液开始沸腾,他发觉事情有点不对了。

此次测试,全程用的低温熬煮之法,之所以用低温熬煮,是怕高温破坏了药物成分。

问题就在这里,溶液多的时候,加热好控制,但是溶液只剩了个底的时候,稍微加热一下,立刻就沸腾了。

这让李孟羲意识到,技术流程有大问题,陶瓮太大了,需要一个精致的小器皿。

大瓮可以进行前半段蒸发,当蒸发到尾声之后,把浓缩的溶液转移到小的器皿中,然后精细加热。

这样,就不会在最后的阶段因为温度升高太快而功亏一篑了。

察觉到了漏洞,李孟羲预感,昨夜一整夜的忙碌,可能全成无用功了。

李孟羲停止了加热,他问众人,问昨夜天快亮的时候,瓮底儿剩的那一小点水,烧滚了没有。

士卒们皆说煮滚了。

李孟羲心说完蛋。

熬了一夜,一夜都没沸腾,结果到最后,给煮沸腾了。

沸腾的水温度可是有一百度的,照这个温度,沸水咕都两下,药用物质估计全得分解了。

李孟羲觉得测试可能已经失败了,他本想就此放弃从头再开始,可是,他侥幸的想了一想,人家中药也是高温熬煮的,结果高温熬煮的中药也能治病,这说明,虽然高温会破坏大量药物成分,但总归能有少部分药物存留下来。

正基于这个推断,李孟羲觉得,好歹先试试再说,万一呢,万一高温煮过的柳树皮,药效依然还有呢。

将所有溶液给倒出来,倒进小清洗干净的陶碗里,把碗放在火上进行加热,溶液已经很少了,不一会儿,一碗接着一碗的溶液被熬干了,水分蒸发掉之后,一些奇怪的东西留了下来。

石灰水溶液熬干之后,碗底出现了厚厚一层白色的东西,李孟羲疑惑,他不知这白色的玩意儿到底是碳酸钙沉淀,还是药物成分。

醋酸溶液熬干了,几乎不剩东西。

面粉溶液熬干了,湖了。

湖的啥都不剩了,湖成一碗炭了。

李孟羲看着碗里黑乎乎的东西,他就在想,是哪里出错了,淀粉溶液有必要用吗,当真会有某种奇怪的玩意儿会只溶于淀粉而不溶于其他?

不晓得,李某人化学不好。

不管有无某种奇怪的只溶于淀粉的玩意儿,萃取方法得该,淀粉熬到最后,必然是要湖的。

另一份溶液,酒精溶液,酒精溶液也给熬干了。

李孟羲本对酒精极为期待,在他印象当中,酒精这玩意儿萃取效果可是极好的,结果,一瓮酒精熬干,碗里几乎啥也没剩。

这让李孟羲感到很亏,一大瓮酒啊,一大瓮烈酒啊,这一瓮烈酒,得用百十坛普通的酒才能提取出来,得耗费上千斤粮食才能得到这么点酒精,结果,什么也没提取出来。

李孟羲都诧异了,他想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

当李孟羲对最不抱希望的最后一份溶液,最后一份溶液只是水,只是清水,啥也没加,当李孟羲把清水溶液熬干,当看到碗里析出的一整个碗底的指节那么厚的厚厚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时,他拿手指捻了捻碗里的粉末,他看着手指上沾染的颗粒,他整个人都茫然了。

他茫然,只加了清水啊,这白的是哪里来的,难道说是水质问题,难道是盐碱水,难道熬完剩下的是盐不成。

但一想,不对啊,就算是盐碱水,也煮不出这么老多。

再说,从井里挑出来的井水,甜甜的,很好喝,也并不是盐碱水。

李孟羲随之又想,可能是石灰沉淀,随之,李孟羲意识到了不对,石灰水沉淀也没这么多啊。

把石灰溶液那一碗拿出来,跟清水溶液放到一起,两下一对比,很明显,清水一碗,碗里的白色粉末比石灰水那一碗要厚上一层。

如果说,石灰水溶液熬干了会有一些石灰沉淀,那清水一碗,没有任何杂质,那析出的会是什么,李孟羲隐约有了猜测。

(难不成,柳树中的药物,是溶于水,而溶于酒精和醋酸中的?)

目光触及到石灰溶液那一碗上,李孟羲目光动了一下,(奥,似乎这玩意儿也溶于碱性……)

正这时,田卜来了。

田卜忧心李孟羲的病情,特意来查看。

见到李孟羲,田卜认真观察了一下,看见李孟羲气色不错,田卜便知道他病情好的差不多了。

田卜笑问,“军师,今日可还好?”

李孟羲看向田卜,他点了点头,“我好了。”

说着,站起身,把两个小碗端起,郑重对田卜说,“田卜,来的正好,我这儿有剂新药,劳烦你帮我试试药性……”

田卜目光落在李孟羲手里的两只碗上,见碗里是一些不知名堂的白色粉末,田卜慎重的问,“该如何试其药性?请军师明讲。”

田卜这么一问,把李孟羲给问住了。

对啊,药性是该怎么测试来的?

要测试药性,当然是得找一堆风寒病人,然后给病人服用药物,看病人恢复状况。

李孟羲意识到了难题所在,测试药物不同于测试造纸术,造纸术弄点死物来测试就行,但是,药物需要病人,需要活人,病人难找,大量同一病状的病人更难找。

生病这种事,可遇不可寻,一时半会儿,哪里找那么多感染风寒的人。

李孟羲皱眉问,“田卜,你可知咱们军中,风寒病人多吗?”

李孟羲这一问,田卜感慨的点点头,“每至天暖回春,疾病必多发,这几日,感风寒者忽然便多了,每日不下几百……”

田卜只是随意感慨了一句,李孟羲听在耳中,警惕大生。

天暖回春,疾病多发……

瘟疫!

城中的风寒可能不是瘟疫,只是寻常的病,但是,春天时候不冷不热,非是夏时的酷暑,非是冬时寒冷的,因而,春时乃是病毒细菌最活跃的时候。耐寒不耐的热的病毒可以活在不冷不热的春日,耐热不耐寒的病毒也可以活在春日,因此,春日爆发大疫之可能要远高于夏冬两季。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