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七百四十章 【花枪术】之大用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深夜,大道上一伙骑兵沿路前进,骑兵人数不多,个个手持火把,在黑夜中如若点点聚群飞舞的流萤。

骑兵不快不慢的奔驰了一段时间之后,“吁~”刘玄德勒住缰绳,遥指远处,刘备转头笑着对跟过来的简雍说道,“看,前边便是。”

简雍闻言朝远眺望,他看到,前方道中,宿营篝火一堆一堆排在道路两侧,明显是有大量人马驻扎于此。

李孟羲领人在外屯田,走的远了,夜里也不回城了,直接就待外边了,虽说李孟羲带了许多战兵,但刘备不很放心,所以连夜找来了。

刘备朝前赶去,不大一会儿,还没接近篝火处,对面便先有骑兵迎了过来。

两下快要接近时,还有三五十步的时候,对面骑兵出声喝止了刘备等人。

黑夜里,看不清人,但从对面火把的动向明显看到,对面出迎的十数骑兵似是在排兵布阵,本来缭乱的火把片刻间就摆成了一个整齐的三角形状。

此一幕,别说简雍没见过,刘备也没见过啊,这可是李孟羲第一次独自领兵在外。

对面出迎的骑兵锥阵已经摆成,尖部正对着刘备这边,再一对比,刘备这边火光散乱,对面火光齐整阵势已摆好,若两下冲突立起,胜败将立分。

刘备和简雍还在观望,锥阵离队一骑朝这边赶来,到了跟前,骑兵拿火把往前一照,看清了是刘备,然后认真的看了刘备几眼,确定是没认错。

“呀!是玄德公啊!”骑兵露出了笑容,骑兵回头喊了一声,“是玄德公来了,不是敌情!

是玄德公来了!不是敌情!”

连喊两遍之后,骑兵回头对刘备笑了笑,调转马头,给刘备在前带路。

跟着骑兵朝前过去,刘备看着对面的锥阵依然保持着一动不动,对骑兵们的警惕与严谨,刘备暗自点头。

不一会儿,接近营地了,刘备见到领头的廖化,笑道,“元俭,还未歇息?”

廖化马上抱拳一礼,说到,“奉军师之令,某全夜守营。”

刘备顿时就笑了,李孟羲领的不过是屯田队而已,不过是在外扎营而已,却弄的跟在外打仗一样。

往廖化等一众骑兵身后瞅了瞅,见士卒们在挪开堵路的树桩子,更后边,篝火的光亮下,能看到有弓弩手在散开。

刘备问,“军师何在?”

廖化答,“睡下不久。”

一句话透露出了很多信息,此时夜已经很深了,李孟羲方睡下不久,可见忙碌到了很晚。

刘备径自去找李孟羲,沿着路往前走,一路上,篝火堆的是整整齐齐,路左右的篝火,左边篝火在哪,右边必然也在哪,与之相匹配的,民夫和战兵们的宿营帐篷也排的整整齐齐,很鲜明的李孟羲的风格。

往前走了一段,前边篝火没有了,路两边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火把架子,火把架子高度很高,因而火光下照亮了大片区域,把路上都照的明晃晃的。

看到火把架子的时候,简雍很是抬头看了两眼,在科举考试的时候,晚上照明的也是这种上边带有宽大木板的木头架子。

扎营的中心地带,似乎是一个十字路口,当中一顶帐篷正好是处于十字路口中心矗立在那里。

刘备一见中军帐的位置,刘备便笑了,这个扎营方法,可是跟皇甫嵩学的。

野外行军扎营之时,旷野里地形复杂,唯独道路当中和道路附近地势最为平坦整洁,故,沿路扎营最为合适。

可,沿路扎营则就会导致营地拖拉太长,容易前后不接,若遇袭,容易首尾难顾。

沿路扎营,又不使营寨拖拉太长,那么两相考量,最好的扎营地点便是十字路口。

假设,扎营围绕东西南北四向道路汇聚的路口展开,那么,营寨四向展开,营地长度就缩短了四倍。

而要是乃是六条道路汇聚的路口,在此扎营,营地长度就缩短集中了六倍。

营地集中了数倍,防御力自然大为增强,此一点,乃扎营地点选择之精要。

从扎营地点的,反之,则可反相推测,可推测出敌军扎营位置。

既然是,十字路口扎营最为稳妥,那么敌军主将扎营所在大抵必是在十字路口,由此反推,可以围绕十字路口等处布置包围埋伏。

其他路段设伏,能中者不过二三,于十字路口设伏,中者多至七八。

刘备想起当时与官军对峙,当时在皇甫嵩前路七十里长,只选十字路口在处设下前后数处埋伏,结果,皇甫嵩当真是选了十字路口,当真一头扎进埋伏中了。

想着想着,刘备就笑了。

简雍疑惑的转头看着刘备,他不知刘备因何突然站住不走了,还在那发笑。

突然,从中军帐走出一甲士,甲士走来,朝刘备拱手一礼,说到,“玄德公,军师请你入帐。”

回过神来,刘备朝军帐走去。

简雍都诧异了,不是说小军师已睡下了吗,再说,自己两人在外边都没出声,他怎知有人到了外边,莫非是有未卜先知之能。

是锤子的未卜先知之能,乃是,李孟羲早有交代,他交代了守夜士卒,但有个风吹草动,必须来报。

于是乎,刘备一群人离营地还远的时候,听到马蹄声,早有士卒把李孟羲叫了起来。

李孟羲本早就穿好衣服在帐中等着了,结果,等了良久,从帐中见,刘备跟傻子一样站外边也不往里进,哈欠连连的李孟羲只能派人把刘备叫了进来。

刘备与简雍先后入帐,李孟羲打着哈欠伸手左右请了一下,请二人落座。

落座,简雍朝李孟羲看去,看见李孟羲大晚上把铁甲都穿上了,矮几上放着顶铁盔,铁盔边还放着一面大盾还有一把短刀,这一副整装待备的样子,让简雍略感诧异。

简雍不知,李孟羲之所以忙碌到半夜安排好守夜任务之后才睡,之所以现在连铁甲都穿上了,乃是,怕死。

李孟羲深知自己带的几百兵还有几百民夫游荡在外,一旦遇到大股敌人根本没办法对抗。

李孟羲又知道,皇甫嵩随时可能领大军杀来巨鹿,这要是万一夜里正好被皇甫嵩撞见,不就挂了。

正因有如此担忧,又深知兵道危行,危险随时有可能发生,谨慎无错,所以正因这样的考量,李孟羲费尽心思扎好了营寨,又认认真真的安排好守夜境界的人力,然后当听到传令兵汇报说有马蹄声接近的时候,困顿无比的李孟羲立刻就翻身起床了,立刻就把铠甲穿上了。

刘备跟简雍可能都没意识到,在中军帐前,那里拴着的一匹战马,还站着待守的骑士,那匹战马和待守骑兵乃是特意安排的,安排的目的在于,万一当真皇甫嵩老贼半夜来袭营了,那么当第一声喊杀声起,李孟羲就立刻跑出帐外,往马背上一跳,然后被骑术精湛的骑兵带着直接一路狂奔跑路……

至于留下抵抗的,廖化啊,廖化负责留下断路和截住敌军。

这是保命手段。

打着哈欠,李孟羲看着刘备简雍二人,他问,“两位深夜到访,可有急事?”

刘备摸着下巴笑了一下,急事是没有的,只是怕某个小儿人儿出事儿,特来看一眼。

虽目的是这样,但刘备不能说,刘备挑别的说,刘备说起把刘赵村村人带回巨鹿城安排之事宜。

刘备只是随口在讲,他讲到有妇人不给家小孩儿吃饭,然后被执法军士打。

说到此处,刘备笑说,每每招抚之时,都遇到这样的事,看来天下父母,都是一样。

李孟羲闻言,眉头一挑,他问,“男兵去拖拽妇人,这合适吗?对了玄德公,我军不是有练了两千女兵吗?那两千女兵,现在……”

说着一半,李孟羲停住了,他想到了,女兵本来是练的有一些的,最初练女兵的初衷和时机是,当时义军面临着黄巾与董卓的双重压力,兵力极不足。

当时考虑到最恶劣的情况,考虑到最恶劣的情况下,哪怕所有男丁一齐上阵可能也要落败,故而,为尽可能完全的发挥作战潜力,不得不把妇人也考虑在内。

当时练的女兵有大致两千人,这两千女兵基本完成了队列训练,纪律勉强可用。

在女兵训练完之后,考虑到妇人们在力量上男兵的巨大差距,像是弓弩手,像是刀盾士之类的对力量有要求的兵种,妇人们难以胜任。

因而考量之下,妇人们要在战场上发挥作用,能且只能当枪兵,能且只能排枪阵作战,只有在枪阵状态下,力量没那么重要,纪律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战场,那时意识到,女兵可以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单位,比如治安部队,比如有时去搜查百姓身上有无藏着兵器,男兵过去不好查的,女兵的作用不可替代。

再者,诸如巡逻,诸如在境内维持治安等低强度的任务,女兵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样,由女兵担下了大部分的额外工作,就可以省下大量精锐男兵。

有五千女兵接替治安工作,那同时,就有五千男兵空闲了出来,放在任何势力当中,五千精壮男丁都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再有,如守城之时,此时,女兵跟男兵的差距就更小了,女兵再怎么体力薄弱,纪律和组织在那里放着,再怎么也远比随便拉民夫上城守城来的可靠。

所以,本来练女兵是防备敌军,到后来发现女兵可以替补掉大量低端任务,再到后来考虑到守城战事,守城战事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而若只发挥男丁作用而忽略了妇人,那守城人力就浪费了一半,综此种种,训练女兵十分有必要。

李孟羲看着刘备看了半天,他明知故问,“我怎么记着,似乎是玄德公你把女兵给解散了吧?”

面对李孟羲的质问,刘备尴尬一笑。

女兵本来有的,结果没了,就是被刘备弄没的。战事了结之后,刘备看一群女人拿着木枪哈哈吼吼的不像话,没经李孟羲同意就把女兵解散了。

解散了就解散了,问题不大。

但现在刘备一提到军法官,一说到军法官在惩治妇人,李孟羲立刻就想起了此事。

李孟羲认真告戒,女兵乃是必需,不日可选精干妇人再练一批女兵出来。

刘备尴尬的点头称是。

帐中,简雍听刘备与李孟羲的讨论,听二人说编练女兵,简雍颇感错愕。

之后,讨论编练女兵的相关事项,讨论着讨论着,刘备突然抬头问,“对了羲儿,你说练兵,某到想起了,我军中之人,多已经历操练。

可如刘赵村人,乡间百姓未经战阵,是不是也该练练?”

闻言,李孟羲沉吟起来。刘备不提,还想不到这件事,巨鹿乡间多有百姓,这些百姓之后是要都给搬迁打散然后分到各处屯田去的。

那,该不该对这些乡间百姓进行操练,李孟羲只想了片刻,他已有了答桉。

义军已是兵霸巨鹿,跟朝廷直接对上了,跟朝廷大军直接对战是大有可能,在此假设下,在大有可能爆发大战的前提下,那么毫无疑问,治内能战之兵越多越好。

军中本有人力十五万,这十五万人,当中十万男丁曾都进行过训练,义军也因此勉强有十万可战之兵。

这一旦有朝一日朝廷大军杀来,旦夕之间,十万有基本纪律基本通晓队列的人力瞬间可聚。

假设,巨鹿乡间另有十五万,那将乡间之民也训练一遍,那就等于,治内将有二十万可战之兵。

假如乡间有三十万人,全训练一番,治内可战人力就有三十万。

三十万可战人力,这可不是三十万民夫这可是三十万经过队列训练有基本的纪律观念有基本的组织度的人力,这三十万人稍加整顿和划分编制之后,直接就是三十万最精锐的黄巾。

如此庞然人力兵力,朝廷若来,朝廷纵来精兵五万也休想得胜。

想到此处,李孟羲抬头笑了,他朝帐外守候的士卒喊到,“喜哥!帮忙把纸笔拿来……算了,我自己拿吧。”

片刻后,李孟羲去车上取来了纸笔,想了想,把纸笔发给刘备并简雍各一份,然后径直回到位置上。

简雍拿着纸笔,不知干嘛,见简雍不明所以,刘备笑着解释,“宪和当还不知,此是军中惯例,军中惯例,日寻一错,再日日精改,此为强军之法也!”

刘备这一番解释,简雍没听出此中深意,这何为日寻军中一错,简雍拿着笔,看着眼前的白纸,眼中迷茫。

李孟羲拿笔记下,【操练乡间百姓】,把此事记下了。

然后,李孟羲就跟刘备讨论了起了大举练兵的详细事宜。

“如今再练兵,易也,军中通晓队列之精兵,已过万之多,按一人操练四十人算,一月,足可操练四十万之巨。”

这第一点,教官很充足,不像一开始练兵那样,队列兵一开始第一批就那四十个捉襟见肘的不行。

练兵的第一项基本条件,不是问题了。

李孟羲抬头对刘备道,“玄德公,既然是要大行操练,那乡野之百姓,尤其盘踞地方之豪族大户,还是早日迁到巨鹿为好。”

下方,刘备点了点头,觉得应当如此。

讨论着,刘备又提到,照这几日的屯田来看,好多小股百姓没有迁离原地,这些小股百姓还不少,刘备问,小股百姓又该如何。

李孟羲沉思起来,之所以乡间豪强大户要全部迁走,乃是考虑到不把这些豪强大户迁走,就没办法均分其田地,而那些村里就剩了十几个几十个百姓的半荒废村落,区区几十百姓不影响分田,而又考虑到屯田就十万人力,人力实在不足,所以那些小股百姓就先滞留原地帮着耕种。

对百姓的处理方式不同,这就造成了,大户豪强搬到了巨鹿能进行操练事宜,而小股百姓短时间内没办法进行操练。

巨鹿的现状是,经黄巾动乱,乡间的小股百姓远比几百人的大族多的多,也就是,大部分人力,是没有办法立刻开始操练的,要操练,至少也得等到农忙之后了,可农忙之后,不久之后,又是下一个耕作季了。

以前行军打仗的时候,军中都是流民和俘虏,流民和俘虏又没别的事干,练兵没什么掣肘,现在发现,百姓要进行农业生产,多了农业生产,训练的闲暇就很少了。

已知巨鹿大量额外百姓都是小股百姓,又知,尽可能训练巨鹿境内的百姓乃是将来对抗官军的重事,所以,小股百姓不可能不训练。

但训练的话,农事繁重,训练时间很奢侈,而再结合训练本身来看,训练不是今日训练一天隔几日再训练几天就能训练成的,训练要想高效要想有所效果,必须得周期性训练,必须得进行为期最短一个月的训练。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