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六百二十四章 偃月破雁行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腊月十七日,巨鹿城,城主府,刘备也回涿州了,张飞在外边打猎未回,只剩关羽与李孟羲两人了。

这日,李孟羲和关羽在推演阵法,确切的说,是一切要紧事务忙完了之后,关羽和李孟羲这才终于有空复盘与皇甫嵩部对峙的战事。

此时,离当日战事,已过去半个多月了。

战事结束抵达巨鹿城后,半个多月时间,愣是每天忙碌,一点空闲都没有,一点复盘战事的时间没有。

矮几之上,摊开着一卷布匹,布匹上,画着雁行阵势。

李孟羲盯着阵法图看了良久之后,他抬头皱眉问道,“关将军,这雁行阵法,若敌军用来,我该以何阵克之?”

关羽抚须答到,“用偃月阵。”

“偃月阵……”李孟羲自语着,他眉头皱的更紧,偃月阵,月牙形阵势也,取乌云掩月之意。

李孟羲盯着阵图思索着,他抬手,在图上雁行阵对面,提笔画了一个月牙。

阵势相对,如同两只翅膀张开形状的雁行阵,对阵月牙形状的偃月阵。

李孟羲左看右看,各种思索,他实在想不通,月牙形状的偃月阵,为何竟是雁行阵的克星。

实在想不通缘由,李孟羲只好再次问关羽,“某不懂,为何这偃月阵,能克制雁行之阵,是兵力集中,中路突破?

可若论兵力集中,锥阵不更好?”

关羽看着李孟羲,微微笑着摇了摇头,“偃月阵,你画错了。”

李孟羲愕然,他低头朝阵图看去,图上,偃月阵的月牙背部正对着雁行阵,李孟羲恍然,“奥!画反了!”

恍然大悟的李孟羲拿笔在旧图上涂了又涂,把偃月阵的月牙方向反了过来。

李孟羲以为,这样便对了。

偃月阵分前后的,正如其他阵型,也分前后一样。

关羽看了看李孟羲重新画就的偃月阵图,关羽笑得更开心了,“哈哈,还是错了。”关羽笑到。

笑完,关羽拿起笔,把布匹重新抽了一截,在新布上,关羽先画了雁行阵,雁行阵如同一个v字,左右两枝朝前分开。

之后,关羽提笔,连画了两个月牙,每个月牙,正对着雁行阵一枝。

“此,便为偃月破雁行之法。”关羽掷笔说到。

李孟羲看着阵图,又抬头看了看关羽,复又低头看图,又抬头看关羽,如是者数番,李孟羲一脸愕然。

阵图,李孟羲是一下就看明白了。偃月阵,如同月牙,月牙如同一个半包围的半圆形包围圈,然后,雁行阵两枝等于两个斜长的一字长蛇阵,用两个月牙正对着两个一字长蛇阵,这个既视感,李孟羲立刻便想到了一个黄豆吃方块的小游戏,黄豆张着大嘴,把一个个方块全吞了。

偃月阵的月牙,多像一个张开着的大嘴,雁行阵那斜长的两个一字长蛇阵,又细又脆,岂不就是送上门的食物?阵对阵相冲,雁行阵的翅膀,一冲就冲到了偃月阵的月牙中了,偃月阵的月牙,可是个标准的半圆包围圈。

可想而知,对方骑兵冲到半包围圈中,立时将迎来一百八十度方向的箭雨狙杀。

雁行阵长于两翼骚扰迂回,可雁行阵,两翼拉的太长,兵力前后太分散,对上厚实且拉开了包围的月牙状的偃月阵,将被层层围杀。

大为受教的李孟羲一脸严肃的郑重的点了点头,“原来,偃月阵还能这样用。原来可以多个偃月小阵齐用!”

关羽呵呵笑了,“便是如此,某也未说,只能一阵对一阵啊。”

妙啊,好一个,没说只能一个阵势对一个阵势,打仗也不是强制要求一个阵型要必须对应一个阵型。

就这一句话,瞬间引领李孟羲到了新的阵法高度。

一瞬间,李孟羲思路开阔了很多。

他想到,敌若一阵压来,我固可一阵逼去,但还有另一种选择,我可以以数个小阵对峙敌方。

诸如雁行阵的破阵之法,敌以雁行阵杀向我两翼,我则以两个偃月小阵,截杀住他雁行阵的两个小枝。

又如,敌若一整个大方阵压来,我可以也以一整个大方阵压去,亦或,第二种方法,以多个小方阵凑成阵线,然后反压过去,和整个大方阵相比,小阵少了些稳固,但多了些灵活性和分而围之左右合围的战术选择。

想通了一切,李孟羲不无感慨,“这偃月阵,当真可破偃月阵,某本以为,可克雁行者,会是锥阵。”

说到锥阵,李孟羲眉头又皱起,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骑兵长于迂回侧袭,亦长于冲锋穿凿。

可若以骑对骑,骑阵与骑阵对战,是迂回胜于冲锋?是冲锋胜于迂回?同等兵力,雁行与锥阵对敌,胜者会是哪个?”

李孟羲不解的看向关羽。

李孟羲这一问,也把关羽问住了,问的关羽眉头皱起。

良久,关羽道,“雁行与锥形之阵,并无相克。

若说雁行与锥阵,谁胜于谁,这……”

关羽不能说清究竟了。

如李孟羲所说,骑兵绕向两翼,侧袭合围战术,犀利非常,可骑兵成锥阵冲锋穿凿,也是骑兵主要的作战手段。

可到底,两支骑兵对战,一方当中聚兵的锥阵,对两翼迂回的雁行阵,是锥阵胜,还是雁行胜?

是锥阵冲散了雁行,还是雁行把锥阵左右夹击了?

陷入了难题之中,李孟羲与关羽认真推演起来。

他两人一人持雁行,一人持锥阵,折了木棍当骑兵,摆出了阵势。

关羽持雁行,李孟羲则持锥阵,两下对攻数番,不能得解。

李孟羲皱着眉头,看着阵图凝目思索,“同等兵力,难分究竟……不如,先异而分之。”

“也好。”关羽道,“这骑兵之异,分枪骑,弓弩骑,披甲骑,无甲骑……”

“轻骑重骑!”李孟羲忽然眼睛一亮,一拍大腿,打断了关羽的话。

“某明白了!”李孟羲激动的看向关羽,“乃因敌制宜也!骑兵长力,迂回冲锋两力也。

若敌为披甲重骑,我为轻骑,则敌正面冲锋能力,必远强于我。

此时,我与敌为战,则应避免与敌军正对冲锋,敌重骑若用锥阵来,则我应用雁行,避正冲,迂回侧击之。

恰,重骑少了灵敏机动,迂回绕侧,非我轻骑对手!”

李孟羲这么一分析,关羽也来了灵感。

关羽眼睛一亮,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若我军乃披甲重骑,敌军为轻骑,则我冲锋之力,胜于敌军,我迂回袭扰之力,不如敌军。

故,我重骑对敌军轻骑,必以锥阵,与之拼锋冲杀,必可战而胜之!”

很清楚了,因敌制宜。

我军若是重甲骑兵,肯定得想法设法跟敌军轻骑拼冲锋,重甲骑兵对轻骑,冲起来,是碾压。

反之,敌重甲骑兵,我轻骑,应尽力避免与之正对冲锋。

道理很明显了。

骑兵锥阵与骑兵雁行阵,谁弱谁强,因敌制宜而已,能制宜者,能扬长避短者胜。

弄清楚了雁行阵与锥阵的适用场景,可似乎,还是没解决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同等兵力,同样的骑兵质量,那到底雁行阵与锥阵,谁能强过谁?

继续讨论下去,李孟羲跟关羽讨论者讨论者便扩散到战场这个因素上去了。

骑兵阵势占地广度本就比步兵占地多,十来个骑兵的阵势宽度,就比百十步兵的阵势要长。

要是骑阵与骑阵对战,那战场范围就更大了。

于此,锥阵兵力集中,阵势范围明显比雁行阵小的多,同理,雁行阵对战场宽度要求比较高,同理,在比较狭窄的地域,可能都没有足够的空间去给雁行阵迂回。

同理,锥形阵,无论战场宽窄,皆可用,雁行阵,战场小了就用不了了。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