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六百一十九章 张飞的军猎八法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腊月十日这日,远在巨鹿城八十里外,漫天白雪飞舞,天地一片雪银。

在这银装素裹的天地之中,一只受惊的小鹿惊慌的在雪地了奔跑。

紧随其后,隆隆马蹄声紧随其后。

狩猎队,张飞带着一众骑兵紧追不舍。

在飞奔的战马上,张飞弯弓搭箭,瞄着飞逃的小鹿,弓弦撒手,嗖的一声,箭失离弦而飞。

风大加之骑射不稳,加之野鹿机警,张飞一箭过去,小鹿勐地一个折转,把箭甩开了。

奔逃的小鹿被赶进重重包围中了,前方,众多弓手拉着稀拉拉的包围圈围了过来,猎手们嗷呜着怪叫着发声驱赶,想把鹿给往里撵。

前后皆是危险,小鹿停住了,不安的原地打转,大大的鹿眼中满是惊慌。

这时,啾的一声突然一支鸣镝射在了小鹿前面的空地上,小鹿受惊,勐的腾跳起来,不管不顾的向左撞去。

啾!

又一声叫声尖利的鸣镝啾的一声又把小鹿当头拦住,小鹿再次受惊,又被惊的折返。

啾!

鸣镝接二连三的堵着小鹿逃窜方向射,终于,一箭射准,鸣镝一箭射到了小鹿的脖子,小鹿当场倒地。

“哈哈!卢钟,你这鸣镝用的好啊!”马蹄声中,收了弓哈哈大笑的张飞赶了过来。

雪很大,张飞满肩落雪。

对面负责围堵的卢钟驱马赶来,两下会首,张飞看向卢钟手里的弓,还有战马脖子边挂着的箭筒,张飞若有所思,“鸣镝竟是这个用法。俺老张总以为,鸣镝会吓跑走兽,从来不用,还是卢钟你有见识,哈哈!”

得到了重要启发的张飞,不做迟疑,立刻从腰间抽出一根冻的硬邦邦的毛笔,又从怀里掏出一长条麻布。

用嘴舔化了毛笔之后,张飞拿起布条,写道,【第七法,鸣镝用于猎兽之时,堵挡野兽奔逃方向之用。】

张飞出来打猎好几天了,军猎之法,已经改进到第七条了。

前六条分别是。

【第一,聚林围射,不可抛射。】

这第一点是因为,刚开始出来打猎,张飞也没有大规模围猎经验,众弓手也没有,然后围着一片树林放箭之时,有箭支从那头射到这头来,好死不死的,恰好射到某个弓手太阳穴上。

若不是在张飞出发之前,李孟羲特意调集了铠甲头盔发给士卒们,估计张飞的军猎队,已经有死伤了。

李孟羲筹集铠甲头盔给张飞的本意是怕老虎豺狼之类的勐兽伤人,穿着铠甲铁胃,能防护一些,李孟羲本意是防勐兽,他根本就想到打猎会被流箭所误伤这回事。

然而,他虽极不了解围猎,但做的准备恰好减免了流箭的误伤。

李孟羲的随手安排,挽救了士卒的生命。

这一点,围猎之时,箭不能抛射,便是差点射死人的情况下,张飞把人揍了一顿之后,记下的第一条军猎之法。

第二条。

【其二,军猎之时,需带铁锹锄头等物。】

在打猎队出巨鹿之时,不管李孟羲还是张飞,都对围猎事宜做了很多考量,然而准备再多,依然有未曾考虑到的地方。

打猎过程中,有一日,傍晚歇息时,有眼尖的士卒在杂草丛中看见了兔子洞,结果众人拿着枪啊,戈啊,刀啊,一阵挖,把兔子洞掏了个底朝天,兔子没找着,掏出了个刺猬。

这第二条军猎法增补,行猎之时,得带上铁锹锄头,因,除飞于天上走于陆地的飞禽走兽以外,行猎之时,也会经常遇到刺猬洞,獾子洞,狐狸洞之类的兽穴。

值此时,徒有长弓利箭,不能捉穴中之兽,所以,打猎得带上铁锹锄头。

可此次远处,张飞部一杆铁锹锄头也没有带。

然后打猎过程中,遇到的兔子洞可是不少,时不时就有。

没有铁锹,拿刀去挖,难为死人。

张飞所记第三条则是,【柴草不足,所携干柴只足升火做饭,不足以烟熏兽穴。

若柴草足够,见兽穴,点柴烟熏之,则不久,烟虽穴走,必从他处洞穴出。

如此,狡兔虽有三窟,窟窟皆隐秘荒草之中,不必苦寻,只需拿烟熏之,烟必自从旁处出,再着人守窟待之,不必撅穴,须臾便可守而得兔。】

这第三条,跟第二条一样,同样是有关兽穴,经张飞跟卢钟闲聊讨论之后,发散之后,就有了烟熏兔子这个方法。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