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六百零一章 钱财裕足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筹钱的计策已经成功了,刘玄德站在城门处,一辆辆装满着钱财的车辆鱼贯入城,刘玄德静静的看着钱车从面前驶过,神色略不平静。

一旁站着的李孟羲看了片刻,李孟羲对钱没直观的感觉,确切的说,他不太懂得汉末钱币的价值和购买力,十几万人需要买多少粮食,他同样也不知道。

抬头,李孟羲问,“玄德公,这四百多车钱财,多还是少?”

回过神来,刘备低头来看,笑了,“甚多矣!”

李孟羲再问,“那够买粮否?”

“够!足矣!”刘备很肯定的答到。

既然刘备说几百车钱够买粮食,那粮食应该就不成问题了。

有了足够的钱了,只需去四处买粮,足以解急。

筹钱的事办完了,李孟羲想到断粮好多天了,天又这么冷,又不需要继续筹钱了,是不是得赶紧恢复正常伙食供给。

于是,李孟羲道,“钱已筹完,今晚可多煮些粥。”

刘备慎重思索了一下,“不可。”刘备不同意李孟羲的建议。

李孟羲又迷茫了。

为何不可,钱都筹够了,人饿了几天了,再不放粮,得饿死人了。

刘备则道,“明日……明日也不妥。后日,隔一日再放粮不迟。”

见李孟羲一脸不解,刘备耐心解释,“粮前脚刚售完,后脚便放粮,众人如何不明白此是设局?如何不疑?

故,稍等一天,可打消众人疑虑。”

原来如此。

李孟羲恍然,点了点头,同意了刘备再等一天再放粮的做法。

于此,李孟羲心中感慨,还是不能算尽人心啊,还是不如刘玄德处事严谨。

待几百车钱财入库后,天就黑了。

回城主府中,关羽在点灯忙碌,关羽也是会用麦秸编东西的。

关羽嘴里叼着几根长麦秸,膝盖上放着编了巴掌宽的一圈的簸箩圈,手里拿着锥子拿着麦秸一埋一穿忙的不亦乐乎。

中午关羽就在屋里穿麦秸了,穿了一个下午,就穿了巴掌大的一圈啊。

李孟羲走过去,在关羽边上坐下,他随意拿起一根麦秸,随手拽断,他好奇问,“关将军,这簸箩编一个,得多少天啊?”

关羽停下了动作,拿掉了嘴里叼着的麦秸,眯眼想了一下,“十来天?”

“啊?”李孟羲惊讶,簸箩这玩意儿工时这么长的吗?

本想着把麦秸发于民夫们,然后跟收草鞋一样,从民夫们手中拿粮换簸箩,但一听簸箩工期这么长,若按最低收购标准来看,大抵是平均两个工日一斤粮食这样刚刚好,一个簸箩,得拿五斤粮食去收。

簸箩虽有用,但不过是用来捕鸟而已,用来稍稍缓解军粮的不足,用处不那么大,且军中刚卖出去了大批粮食,存粮大减,五斤粮食换一个簸箩,一个簸箩得多少时间才能抓到足够的鸟才能抵得上成本。

看关羽编着簸箩,李孟羲眉头皱起。

簸箩这玩意儿,跟个盆子差不多,可以用来盛粮装东西。拿麦秸编簸箩的话,想吗,用麦秸编一个严丝合缝跟盆一样的东西,得编的多密实,肯定工时长啊。

看关羽一根麦秸一根麦秸慢腾腾的戳着编着的样子,李孟羲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开口说到,“关将军,你这簸箩编的不妥。”

正这时,刘备也走进来了,“哈哈!二弟这簸箩不编的挺好,哪里不好?”

说话间,刘备走了过来,就近坐下。

伸手拿过关羽编的簸箩圈看了两眼,“不挺好?”刘备看着李孟羲反问道。

“好归好,可是不妥。”李孟羲道。

刘备关羽相视一眼,“奥?”刘备惊奇,“有何不妥?”

李孟羲说到,“为何要做簸箩?盛物否?非也。只为救急,只为捕鸟雀耳。

既是捕鸟雀所用,何必将簸箩编的密不透风?既是救急所用,编的越快越好,何求精致耐用?求量不求质方为上策。

照关将军这个编法,十日方得一箩,慢也。

依某言,索性拿麦秸草草揉搓成绳,而后编网一般,纵横数道以成网状,如此,此箩虽简陋至极,然捉鸟雀足以。更有,以此法编制,一日可得箩岂止十数?”

李孟羲说完,关羽刘备二人颇有受教。

这大概是刘备二人第一次听到关于效率,关于质量,关于性价比的论述。

第一次,刘备关羽二人明白了,有时,东西好了,反而不妥,东西劣一点,反而是好事。

刘备关羽所理解的,【东西好了,反而不妥】,就是性价比。

李孟羲自然是说服了刘备关羽的。

编簸箩的技术,李孟羲也不知,但有刘备这个编草鞋编麦秸的技术高手在,用不着李孟羲去操心。

抓鸟的簸箩,草草编一下就可以,刘备挠了挠头,想了一下。

抬头,他看向李孟羲,指使到,“去,羲儿,你帮忙找几个枝子来。”

李孟羲乐意效劳,到了院子里,随便找了一下,看到院子里的梨树上有枝子,李孟羲叫过在屋檐下值守的甲士,让甲士过来,拿着长戈伸高划拉了几下,枝条割下来许多。

枝条有了,李孟羲把枝条拿回来之后,刘备便开始着手编了。

刘备先是拿麦秸几根几根一起,编头发一样编了长长的麦秸辫子,辫子不过半个快子粗细,三股合成,看起来还算结实的样子。

刘备很熟练,不一会儿就把一根一米多长的长辫子编好了。

然后接着第二根,第三根。

估计用时不到两刻,刘备编了一堆麦秸辫子,李孟羲数着,多达八十七根。

辫子编完之后,刘备拿过树枝,先是把几根小树枝缠了一圈编了个大大的圈出来,然后以树枝编成的圈为基础,把麦秸辫子一根一根往上系。

跟编鱼网一样,刘备将辫子纵横交错的编起来,不久就编出了一个像捞鱼的网多过像簸箩的东西。

李孟羲有心算着,刘备从开始到把东西编好,用的时间最多一个小时左右。

认真编一个真正的簸箩,得十天,编一个只用来捕鸟的簸箩,半个时辰,这是百倍的效率差异。

编得了簸箩,刘备拿着左看右看,翻过来看,刘备自己都不满意,编的实在潦草。

簸箩没骨架,就边上一圈是硬的树枝,软塌塌的,半扁不圆的,难看的很。

关羽暗笑,觉得刘备编了个破烂出来。

倒是李孟羲看着劣质簸箩满意无比,这玩意儿多好啊,只用几把麦秸,几根树枝,然后连一个时辰都不用花就编起了一个簸箩,这玩意儿多省材料,多省时间,多好啊!

“羲儿,这样编你看如何?”刘备掂量了一下轻飘飘的簸箩,很尴尬的问道。

李孟羲认真点了点头,“嗯,很好!好极了!”

“要不,咱们找个鸟试试吧?”李孟羲道。

刘备看向屋外黑漆漆的天色,“这……天都黑了,哪里还有鸟?”

李孟羲歪着脑袋想了一下,“咱们有鸡鸭啊,我去抓只鸡来!”

说完,李孟羲风风火火的跑了出去。

刘备关羽二人相视一笑,乐呵的很。

李孟羲总是对一些很小的事情很是认真,箩编好了就编好了,李孟羲非要当个事的认真试试,刘备关羽就不可能太当回事儿,太幼稚了。

刘备关羽总是觉得李孟羲童稚未泯,率直可爱。

出去的李孟羲不大时间就回来了,他怀里抱着母鸡,小砖也顺便被李孟羲带回来了。

跟着李孟羲跑回来,小砖一路嘻嘻哈哈的,开心无比。

见李孟羲吭吭哧哧的抱着只母鸡进来,滑稽的很,刘备关羽二人又笑了。

到试验环节,李孟羲在屋子里忙碌的不亦乐乎,刘备关羽站在边上笑着看着。

拿棍子把麦秸簸箩支起,李孟羲傻乎乎的撒了一些麦粒之后才发现,鸡子趴在那里不动了。想起来了,鸡子到了夜里,就成了瞎子了,啥都看不见了,就更不可能去啄麦子了。

李孟羲一拍脑袋,索性直接把簸箩拿过来,直接扣住鸡子。

是要该怎么测试来着?簸箩需要测试的要点是哪些来着?李孟羲迷茫了一会儿。

是了,得测试坚固程度,看用麦秸编的簸箩,撑不撑的住鸟雀的冲撞。

于是,李孟羲就拿棍戳簸箩下边扣着的母鸡,想把母鸡戳起来让母鸡扑腾起来。

李孟羲干戳,母鸡咯咯叫,挪动着,就是不扑腾。

弟弟好奇的蹲在一边,“哥哥,他咋都不动吗?”

“他瞅不见。”李孟羲专心致志的瞪着眼睛捅鸡,随口答到。

“呀!”小砖大声叫喊着,想把母鸡吼起来。

“呀!起来吗。”小砖呀呀的喊着,惊吓着母鸡,还用力的在簸箩边用力蹦哒,脚用力踩在地上啪啪响。

笼子里的母鸡被小砖惊的乱谷涌,咯咯咯咯急叫。

终于,母鸡终于被李孟羲哥俩给折腾惊了。

母鸡突然扑腾了起来,扑腾着顶着簸箩把簸箩带飞了起来,母鸡竟然飞了起来。

李孟羲手疾眼快,赶紧追鸡,刘备关羽也赶紧帮忙。

一阵羽毛乱飞鸡飞狗跳,幸而是晚上,鸡子看不清东西,只能乱撞,无头苍蝇一般,这才轻而易举的的被抓住,没飞出去。

麦秸编的簸箩,第一个不足试出来了。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