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五百九十四章 组织度的溃散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转眼,天快亮了。

天亮之后,该是立刻带人出城扎营,想到需要战兵们协助,李孟羲便建议刘备趁天不亮,立刻去向战兵们明述命令,待天亮,正好立刻就可调动。

刘备一想,也对,要是天亮再去申述命令,少说半个时辰忙不过来。清楚知道要在明日白天就把十几万人全安排妥当,时间很紧迫,一点耽误不得。

一夜没睡的刘备不做迟疑,起身便朝外去了。

刘备方走,张飞看天快亮了,寻思了一下,对关羽和李孟羲说到,“天快亮了,俺也得赶紧回去,天亮好打猎。”

关羽李孟羲赶紧起身相送,把张飞一直送到城外。

张飞带着几个骑兵呼啸而去之时,天彻底亮了。

视城外天地,白雪皑皑,一夜之间,一片银装素裹。

天亮之后,未曾多等,刘玄德派大量战兵满城动员。

除妇孺营以外,所有帐篷被拆卸,所有民夫被命令着聚集在一起,排队出城。

李孟羲站在城墙之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漫长人流鱼贯出城。

昨夜,在选城外宿营之地之时,李孟羲选的东门,因他觉得,城外以西,地势最是开阔。

然而,刘关张三人却都说南门外好。

李孟羲不解为何选南门。

结果道理是,南边向阳,暖和一点。

李孟羲惊悟,这扎营除了得考虑地势,还得考虑太阳啊!

可不,以中原的地理纬度,南向太阳光就是充足啊,南边就是更暖和一点。

李孟羲还知道,虽然是还在下雪,天空阴沉无比看不到太阳,但是虽然看不到,太阳却还在那里,南向就是比西边温暖。

李孟羲有了深刻认识,若有朝一日,若冬日在某山时间扎营,定是得在山向阳一面扎营,因为向阳一面比背阳一面温暖太多了。

假设两支人数一样训练度等等各方面都一样的军队,一支军队扎营向阳面,一支则在背阳面。

则背阳之军,因为阳光少,因为更加寒冷,则会有更多士卒生病,柴火消耗会更大,为了维持体温,粮草消耗也更大。

向阳之军则士卒生病的少,柴火消耗的少,粮草甚至也消耗的更少。

若是行军之时,一日两日扎营是向是背无妨,可要是长久扎营,差别大了去了。

两支战力完全一样的军队,一支扎营向阳山坡,一支扎营背阳山坡,则一个月之后,向阳减员百人,背阳就得减员三百人。

本来双方战力是均衡的,可一个月之后,双方差距就拉开了。

由此,李孟羲感悟到了新的兵法要义,扎营相关,确切的说,扎营跟日光向背的相关。

大多时候,长久扎营是应该扎营向阳一面的,但不绝对,有时,反而应该避开向阳一面。

比如,是在春日,冻雪消融之时,于此时,或许向阳一面扎营会很危险。

因为,向阳一面雪化的快,雪层不稳,很容易发生——雪崩!

雪崩冲下来,一万人瞬间被活埋,天威恐怖如此。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