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五百七十四章 补给法更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在脑海中思路突然到了救济物资这里,李孟羲忽然就想起了,压缩饼干方便面之类。

李孟羲恍然若悟,喵的,快速补给队既然是救急,救急何必再带什么锅啊碗的柴啊,直接送压缩饼干不就妥了?

压缩饼干直接能吃,何必再送粮食,再送柴,再让煮熟食。

李孟羲顿时意识到,压缩饼干这玩意儿,救急有大用。

这个救急,急有多重要,救急便有多大意义。

压缩饼干制作起来难度应该有,但不会太大。

就算,假设压缩饼干成本高,高到不能替代军队的主要口粮。

但是,压缩饼干有必要少量制作来作为救急物资,用于紧急支援之时。

若无压缩饼干,支援某地,就得带上锅,得上柴,带上帐篷,带上引火器具,带上碗,带上勺子,

有了压缩饼干,帐篷,锅,柴,碗,勺子,这些全都不用带了。

而节省下来的运力,全送压缩饼干,岂不等于提高了数倍物资的运送效率。

压缩饼干一定得有,哪怕贵,哪怕面粉做成了肉价钱,但必须得有,李孟羲决心暗下。

忽然一阵夜风出来,李孟羲冻的一个哆嗦。

正抱紧了臂膀往火边上靠,突然,李孟羲睁大了眼睛。

“……柴草,御寒,柴草有带的必要!”李孟羲盯着篝火,眼睛闪动了一下。

边上,张飞看了过来,疑惑问,“什么柴草?”

李孟羲回过神来,看向张飞,问,“三将军,某有一事不晓。若是有朝扎营寒风暴雪之中,柴草要紧与否?”

看张飞听得茫然,李孟羲顿了下,换了个说法又问,“就是有朝一日,立军于暴雪之中,此时军中干粮充沛,无有升火之柴草,此时一支大军,能活不能?”

换了个说法,张飞听明白了。

张飞皱起眉头,迟疑思索了片刻以后,“不能!”张飞摇头道。

“羲儿你不知,天寒地冻的,有多难,只有干粮,人是不饿,可人冻也冻死了。”

有张飞这个生活生存经验丰富的人的反馈,李孟羲便知道了,只有压缩饼干,不带柴草,这要是天寒地冻之时去救助一支狼狈之军,远远不够的。

只有吃的,人远不足以在冰天雪地里生存,所以,救急物资,压缩饼干不能替代锅和柴草。

吃压缩饼干,不需要升火做饭,但柴还是得送,锅还是得有,有锅就还是得有配套的厚帐篷。

已知一支山穷水尽的军队,被困于深山之中,又恰逢冰雪连绵,粮食问题能解决了,那么御寒问题该如何解决?

成千上万的大军,被困山里,又不幸赶上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士卒们的衣物肯定全湿透了,怕是一夜之间,要减员十分之一。

想到了御寒,李孟羲直接想到的是厚衣服。

可衣服这东西,要人手一人一件厚衣服,要支应几千大军,就得几千件厚衣服,数量太大了,后勤压力也太大,根本就不是快速补给队所能承担的。

人手一件厚衣服肯定不行。

和张飞合计了一会儿,李孟羲跟张飞两人合计出来一套方法。

厚衣服和被褥,不必一人供给一件,供给一军,厚衣物二十,被褥四条,一车就够了。

有这二十件御寒衣物和被褥,冻的瑟瑟发抖的士卒,每人穿着衣服保暖一会儿,然后赶紧再分给下一个人,大家轮流着来,假设平均一个时辰有十分钟的保暖时间,人就最低限度的冻不死,那么一支千人孤军,但有厚衣六十支应,便可全军无人冻死。

这是最低限度的保暖衣物供应了。

再结合保存麦秸的方法,厚衣物也得用桐油布给紧紧包裹好,以使在恶劣的运送环境中,到地儿衣物全是干的。

衣物包裹技术上没难度。

但李孟羲觉得,千人就得六十件厚衣物,万人就得六百件,这已经极致压缩了,后勤压力还是很大。

御寒衣物又不同于粮食,粮食运少点,后果不过是士卒空着肚子多饿上一天两天,减员还不至于太严重。

可寒冷是一点不能耽误的,粮食供应的少一些,士卒多饿一天,人多饿一天,人还活着;御寒衣物少了几套,则有几十人没办法保暖,则当天就要冻死。

御寒衣物又重要,后勤压力又大,快速补给队运载力又小,两下为难。

“不成啊,”李孟羲皱眉不已,“运衣服太耗费运力。

能运一件衣服,就能运好几斤粮食了。倒是,还有别的不需运力的御寒方法吗?”

李孟羲的经验到此为止了,他暂时想不到别的御寒的方法了。

边上,张飞挠着头,也想的焦灼。

过了一会儿,热水冷凉了,张飞端起水喝了一口。

灵感便在不经意间就来了。

一口热水喝在嘴里,张飞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碗,转头噗的一口把水吐了出去。

“喝热水不就妥了!热水!哈哈!”张飞哈哈大笑一声。

然后张飞兴高采烈的,跟李孟羲噼里啪啦讲解起来,“你不说带炊具吗?你不说带柴吗?

有炊具有柴,烧热水得了。”

张飞一副我聪明吧,俺老张聪明吧,啊哈哈哈!一脸得意模样看着李孟羲。

瞬间,李孟羲脑海中顿时浮现了许多。

是了!

红军爬雪山之前,每人喝了热水,还带了辣椒以御寒。

热水!辣椒!

……辣椒是没有的。

思路乱七八糟的乱飞,忽然之间就又想到汉末,想到汉末有人治得了伤寒疫,治伤寒的张仲景发明了饺子,饺子里边放姜用以防止耳朵被冻坏。

姜!

李孟羲想起来了,前世有时感冒不愈,网上看说红糖煮姜水喝两碗出出汗就好。

结果姜的发热发汗效果真的变态,喝了一碗之后,不一会儿汗就直往冒。

重感冒久不能痊愈,喝了红糖姜水,两天时间,还就真好了。

姜可是好东西。

普通热水御寒效果假如说是一的话,那么加了姜煮热水,御寒效果就是五。

热水喝下肚,先热后冷。姜水喝下去,浑身发热,越来越热。

姜而已,姜效果霸道,两块姜能煮三四锅水。

纵十万大军,所需姜能有多少?姜的后勤压力太小了。

姜不占运力,那么水,那么用热水来御寒,一只锅,到底能供给多少人,李孟羲在心里狂算了起来——

一口锅,花费一刻可煮热水一瓮。

立于寒风之中之士卒,每一个时辰喝热水一碗,便不至冻毙。

一锅热水,人分一碗,满锅可分三十碗。

既为,一锅水可管三十人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瓮可烧水八瓮。

既为,一瓮可管二百四十人御寒所需的热水,可平均每一个时辰,向二百四十人至少每人供应一碗热水。

千人则只需锅五口,万人只需锅五十口。

五十口锅,按锅这玩意儿的携带空间来算,运一口锅,需要一只锅的空间,运两口锅,还是这一口锅的空间。

锅运送之时叠在一起很省空间。

万人所需的锅五十口。一辆车足以运完。

御寒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最廉价的御寒方式乃是热水。

热水御寒可分物理御寒和化学御寒。

普通热水只是物理御寒,化学御寒则是辣椒,或者生姜,以刺激肌体发热,抵抗寒冷。

当御寒问题也解决之后,口粮和御寒问题全解决了,这便意味着,在这汉末三国,在任何一处战场,任何一处绝地,任何一支不管何等狼狈的绝境之军,任何极端恶劣环境,只要快速补给队能到,便直接就能让其崩溃的后勤立刻搭建起来,直接就能让其存活下去。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