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四百八十六章 一人且不能救,何言救天下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十一月七,义军至广宗城下。

在李孟羲本来的记忆中,广宗这个地方,跟黄巾密切相关,他潜意识里总认为广宗城十分重要。

到广宗城下,城头黄旗招展,黄巾早占此坚城。

不消说,又得攻城。

麻烦的是,广宗城更大,城壕更深。

两日后,器械打造完。

又一日,攻城,当日城克。

战后满城一清点才发现,诺大的广宗城,才老弱病残不到两千人,甚是奇怪。

巨鹿在广宗西北,义军发兵扑去。

终至巨鹿,发现扑了一空,巨鹿一县,一个黄巾人影没有,不只黄巾不见,官军也不见。

斥候们找来乡人问询,乡人说见官军往北走了。

义军只能再把斥候散出,往北搜寻。

——

董卓部和黄巾连战不休,黄巾且战且退,一路北撤至南栾县据城而守。

义军沿路北上,此一路行来,见大小京观十数起,拦路堆砌。

所谓京观,乃是砍人头颅,然后把头颅一层摞一层堆成一堆,做高台状。

义军又遇一处京观,腐烂的人头堆积路中,高逾半丈。

这一堆头颅,说说几百。

关羽见京观堵路,皱眉令麾下士卒把京观挪到边上去,莫挡住后队赶路。

战兵们忍着恶心,手拿着枪,要么拿着戈,过去清理京观。

京观乃人头耳,清理头颅,要么枪对着人头一扎,穿糖葫芦一样,一枪把腐烂头颅穿起,然后给挑着扔到一边。

要么戈戟一勾,头颅勾起丢开。

过程中,腐肉扑鼻,浓血横流,有时枪挑着头颅,走了一半,头颅滑掉,顺地滚落。

有时戈勾着人头,还未挑起,皮肉分离。

各种恐怖。

景观拆完,人头丢在路边。

堆砌京观之处,人头移开后,地上一层发黑油腻的污血。

有战兵提着石灰筐子,往地上撒了许多生石灰。

旁边又有战兵提着桐油桶,抱着柴火捆,把丢在路边的头颅一把火点了。

战兵营会带着石灰和柴火,还带着桐油,由此可见,战兵营近几日遇到京观不少,以至于早早备好东西准备着。

拿枪腾挪头颅的士兵忙活完,把枪戈戳到土里来回戳几下,把枪上的污血处理干净。

行军队伍长,前边停一下,后边不怎么感觉到队伍的停止。

当队伍再动起来,李孟羲的马车走到京观处时,他看到了窗外路两边缓慢燃烧着的黑乎乎的一些东西。

“哥哥,你看,又有火。”弟弟指着窗外,“你看,是不是火?”

李孟羲一看就明白了,又是遇到京观了。

自从巨鹿一路北上,一路上,最开始遇到的只是吊死在路边的黄巾俘虏,也不多,然后路边的桩子开始多,绑着死尸的桩子一个接一个。

再往后,开始有京观,明显感觉这一路过来,京观越来越大。

只从此处也能判断出来,为何官军留下的震慑贼人的京观会越来越大,因抓到的黄巾俘虏越来越多,为何抓到的俘虏越来越多,因黄巾颓势越来越明显。

按古代战争的规则,对付反贼,筑京观是正常威慑手段。

李孟羲状着胆子去看过几次人头,他恶心的不行,后边便不再去看了。

不仅不看,他还委托关羽再遇见挡路的京观,或是吊死在路边的死尸,给清理干净,给丢远点,别吓着后边的小孩子。

于是,前驱的关羽部,就多了一项清理死尸的工作。

前路陈尸相垒,后边的民夫妇孺,只能在路边看到燃烧着的火堆,不能看见尸骨,车上的小孩子们会指着火讨论着那是什么,大人们拿眼一看,便猜到了是什么,心中凛然。

十一月十一,义军撞见了官军的后路骑兵。

官军看到后方人马过来,两下一交涉,都弄清了彼此身份。

刘备知晓,追上了官军,看来张角部就在不远。

官军与黄巾与南栾一代相持。

官军大营里,中军大帐,时不时传来女子的哭喊声。

传令兵匆匆入帐,禀报说后边刘备军到了。

一听是刘备,衣衫不整的董卓一把推开旁边妇人,面露不悦。

“哼,好他刘玄德!”董卓一拍桌子,肚子上肥肉乱颤,董卓吹胡子瞪眼的,“打黄巾他不出一分力,眼看张角要败,他倒来抢功!传令!把大小路口都给我堵住,就说前有军务,莫叫他一人一马过去!”

传令兵领命而去。

很快,官军命令下达,官军把大小路口全部堵住。

义军走了几里地,撞见路口,路口被据马挡着。

关羽上前与人交涉,关羽驻马,马上向众人抱拳致礼,“众位,我等乃是涿州义军,前去讨贼,还请让开道路。”

封锁路口的,乃是董卓亲信,西凉骑兵,西凉骑兵面无表情,冷冷的道,“前有军务,我家主帅令,一人一马不得通行,还请绕道。”

关羽顿时不悦。

忍着不悦,关羽再三好话,甚至让麾下拿来钱财通融,西凉兵就是不上上前,关羽怒火升腾。

看耽误的时候大了,后边刘备过来,问清缘由之后,再看前方官军,就三两据马,四五十人,又不见后边有官军营寨,此非要地,怎么就不让过了。

刘备神色变幻数番。

“走,二弟,绕路。”刘备对关羽道。

刘备还是怂,大汉官军所代表的是大汉朝廷,刘备无与其抗衡之胆魄。

关羽往路卡处深深看了一眼,调转马首,扭头就走。

义军被迫绕道,选了边上一条小路。

走没两里,前边又遇一路卡。

“此路不通!”看守关卡的官军拦路叫到。

刘备忍了又忍。

“再绕!”

义军被迫再次绕路。

又往东绕。

“此路不通!”路有路卡。

……

再绕。

“此路不通!”

……

绕了七八条路,不管大道小道,全都设有路卡,卡着不让过。

关羽忍无可忍,怒道,“大哥,他路卡就几十人,俺过去冲了他们!”

说罢,关羽一提缰绳,就要提刀杀人。

刘备急忙拦住关羽,“二弟,切莫冲动。”

拦下关羽,刘备望着路卡处官军所持上绣斗大【汉】字的大旗,叹气,“哎,他等毕竟是官军,都为讨贼而来,与之厮杀,岂不让黄巾渔翁得利?”

“我等前去面见董卓,与他面谈,问他到底为何阻我去路。”

于是,关羽领八百战兵,三百骑士,并刘备,李孟羲,众人一起,强冲一路路卡,向董卓本部去了。

刘备等人到了董卓营外,远远就看到,寨门之外,一哭嚎的几乎没声的小孩子,哭着要往里闯,任凭门口守军拿刀枪吓唬,拿枪杆把小孩子戳翻,小孩子还是倔强往里进。

李孟羲探头瞅见这一幕,“把小孩儿带过来,看咋了。”

有骑兵便过去把小孩儿带回。

骑兵过去带人的时候,那小孩儿倔强,拳打脚踢的不让人碰,一个小娃娃,如何是大人的对手,骑兵嘿嘿一笑,抱着给硬抱回来了。

这过程中,任凭董卓大营人马调动频繁,堵在寨门处,剑拔弩张防备着刘备军众,刘备关羽等人,视董卓军势不见。反而他们更关心为何董卓营外,会有一个无助的小娃娃。

李孟羲下马,去和小娃娃交流。

眼见小娃娃衣衫褴褛的,头上扎着的两个小发髻一个散了,另一个也快散了,头发乱糟糟的,小娃娃脚上鞋也只剩一只了。

看小娃娃脸上脏兮兮的,哭的眼睛都肿了,一抽一抽的抽泣,伤心极了。

李孟羲过去,问,“你为啥哭吗?”

小娃娃怯生生的,往后退了一点,怕怕的看着李孟羲。

任凭李孟羲如何刻意摆出自以为和善的微笑,还是没用,沟通不了。

李孟羲上前,小娃娃还后退。

李孟羲都没办法了。

这时,刘备也翻身下马,从怀里掏出块饼子,俯下身来,笑着把饼子递给小娃娃,摸摸小娃娃的头,问,“爹娘呢?”

一问,小娃娃哭了,张着嘴呜哇哇说了什么。

李孟羲没听清。

这小孩儿哭的久了,嗓子哑了,都要失声了。

抬头与刘备相视一眼,“他说啥?”李孟羲问。

小娃娃越哭越伤心,指着军营方向,抽泣着,“俺娘,俺娘里边,俺想找娘,不让。”

李孟羲听了好几遍,大致听明白了小娃娃说的啥了。

这小孩儿的娘在军营里,他被赶出来了。

往深处想,不妙。

再往官军营寨看,此时官军营寨之中,寨门后重兵围堵,把门前围了密不透风。

这时,人群骚动,分开向两边,董卓在众甲士簇拥下,走了出来。

一见面,董卓哼了一声,皮笑肉不笑阴阳怪气了一句,“玄德,带兵前来,意欲何为啊?”

刘备走上前,拱手略施一礼,目视寨门下的董卓,笑笑,“领兵讨黄巾而来。”

那厢,董卓收起笑,脸色一变,又是冷哼,“既是讨贼,何不讨贼,来我处做甚?”

刘备也是正色,高声道,“备此番前来是为何,董公想必清楚。

某远道而来,是愿与董公当面详谈,董公不迎我进营也?此非待客之道。”

董卓面色几变,“容你进来又如何!”

说罢,令左右军士让开道路。

刘备关羽李孟羲都进到军营中去,董卓不让跟来的大军入营,便只带了十几甲士。

——

中军大帐,两下坐定。

刘备目视上座董卓,开门见山,直接质问,“我等义军本欲前往征讨黄巾,董公何故设卡拦我?”

董卓面无表情,只拿话推脱,“非是设卡拦你,乃军务而。”

刘备顿时嗤笑道,“到底如何,董公应心知肚明。军情如水火,我大军要前,谁人再敢阻拦,莫怪刀兵相向!”

“你敢!你区区乡勇,敢与朝廷大军为敌,造反不成?”董卓怒拍矮几,啪的一声。

边上,李孟羲笑了,“董公问我敢不敢与官军火并,我倒问董公,真要厮杀起,董公能有几分胜算?

万一,董公死于乱军之中,官军为我收编,到时朝廷来问,就说董公被黄巾擒斩,天不知,地不知,你说我作乱,我说未作乱,谁人信?彼时董公身死,而我重兵在握,谁人敢因一死人得罪于我?”

董卓乱扣帽子,以官军以朝廷名义来压人,但这招还真的有用,刘备忌惮,关羽忌惮。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